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央视网消息:(记者 庞帅 北京报道)这段时间股市“很忙”——先是6月发布的退市新政引发关注,上月底证监会针对大盘连跌回应称安抚市场称“反应过度”。进入八月后证监会更是动作频频:8月1日呼吁“破净”上市公司回购股份,8月2日透露年内第三次降低市场手续费,并愿协同相关部门研究降印花税的消息;虽然8月3日盘后传出新三板获批以及降低印花税暂无实施计划,但在8月5日证监会又连夜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救市”态度可谓坚决。
而这些近期密集出台的政策和消息将对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央视网记者采访了著名金融学家﹑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他表示,中国证券市场转型已经开始,但是短线利好的消息是否最终能扭转A股乾坤还有待观察。
退市新规温柔有余 威慑力不足
针对深交所发布的《关于改进和完善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方案》,宏皓表示新方案在设计理念上虽说已基本同国际惯例接轨,不过同国际惯例相比,更多的是“形似而神不似”,关键指标过于“温柔”,对垃圾股的过度投机缺乏足够的震慑力。
宏皓说:“在最初的征求意见稿中,沪深交易所曾制定‘连续2年净资产为负’将终止上市的条款。不过,在出台的最终定稿中,这一最具震慑力指标的考量年限由原定的‘2年’改为‘3年’。上市公司在超募情况下上市的,要把净资产‘败’成负已经很困难,还要连续3年是负,给上市公司留下的腾挪空间太大,制度本身已失去威慑力。”
除此之外,退市方案是各方利益主体综合博弈的结果,很多上市公司有政府背景,地方政府出于政绩等诸多因素考虑,保壳冲动非常强烈;而上市公司的债权人银行,也担心公司退市会造成之前所贷款项成为坏账。因此,都会对最终出台的方案施加一定影响。
不过,宏皓认为,目前的退市制度只是中国证券市场转型的开始。虽然退市新政给人的总体感觉是“大棒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不过同国际上的一些退市规则相比,此次出台的退市新政并不宽松,关键还在于落实和执行,要将退市制度付诸实施,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应针对不同板块设置不同退市标准
同时,在上周引起热烈关注的是闽灿坤B股八个跌停背后的退市危机,即使是深交所在本周五提出鼓励B股公司以缩股等方式维持上市,闽灿坤B也并不被长期看好,对此宏皓表示,退市新规出台后,很多人等着看好戏,期待垃圾公司逐渐被剔除出市场。然而,首先撞到退市新规枪口上的,却是一个连续盈利、经营基本正常的公司。受累于公司“高送转”的闽灿坤B股若退市实在有些委屈,与A股诸多ST公司相比,闽灿坤B无疑要干净得多,其基本面也要好过很多A股公司,但正因为这样,闽灿坤B的退市也更有价值,其证明了退市新政的严肃性,也警告上市公司要重视退市规则,此外还可以为“高送转”题材的炒作降温。
宏皓说:“1元退市标准是投资者‘用脚投票’的结果。1元退市标准必须对接‘缩股’机制。在A、B股市,只有当一只股票没有投资价值时,才有可能跌破面值。这是市场的选择。但仅从面值看,有时也并非完全准确,在中国股市,有太多的比闽灿坤B更须‘退市’的股票。为此,建议中国股市应有‘缩股’设计。”
闽灿坤B一旦退市,最受伤的无疑是其3万多名投资者,由此公司或许想在最后关头合各方之力为妥善安置其退市“善后”工作。如何在退市制度改革中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宏皓认为,退市制度中要加强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警示。在即将停牌前,要重点警示投资者,警惕退市风险。而且还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个交易场所,在停牌前进行交易。到了退市当天,交易完全终止。通过多次这样的退市操作,投资者自然会意识到炒作“垃圾股”的风险。应推动场外交易市场的规范化发展,为退市公司提供可交易的场外柜台市场。要在完善终止上市公司股票代办转让系统的基础上,鼓励建立其他不同层次的交易平台,以增加退市公司股票的流动性,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此外,应本着区别对待和最大可能地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原则,针对不同板块设置不同的退市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