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解决拖欠民工工资“痼疾”需要制度“给力”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2日 09: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检察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全国总工会新闻发言人李守镇在2011年12月29日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各级工会推动农民工工资清欠情况。他表示,受欧债、美债危机冲击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部分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等问题,生产经营遇到困难,拖欠工资甚至欠薪逃匿现象有上升趋势。据了解,在被拖欠工资的职工中,90%至95%是农民工(据2011年12月30日新华社)。

  每逢年头岁尾,都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高发期。农民工的尊严能否得到维护?有数据表明,2011年,全国各级工会共受理劳动争议36.2万件,其中主要为拖欠工资。由此可见,拖欠民工工资严重状况可见一斑。即使是进入司法程序的欠薪案,民工胜诉后又往往会陷入“执行难”。

  早在2010年年初,国务院办公厅曾就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门下发紧急通知。通知所涵盖的诸多措施,几乎是对这些年来解决这一问题所有常规思路的一次集中列举。政府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从运动式的“行政专项检查”,到寄望于长远的长效机制建设,留足应急垫付资金,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几乎无所不包。但一年多过后,问题依旧,舆论依旧,试图解决这一顽疾的措施也依旧。

  其实,拖欠民工工资不仅是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经济问题。与良心缺失有关,更与管理不善有关。从根本上说,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之所以成为顽疾,是制度缺失导致农民工权益无法得到保障。虽说期盼资方对农民工良心“发现”的动机是可以理解的,但良心不会与生俱来,唯有从制度上增大随意损害农民工利益的风险,才能约束用工方拖欠民工工资的冲动。拖欠民工工资不仅关乎着企业的良心,还拷问着官员的责任担当,拷问着全社会的法治意识,而这些指望用工方良心发现和道德自律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毕竟,制度不给力,相关部门不给力,就算是良心的谴责再给力也白搭。

  事实上,从制度措施上构建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并非没有可能。此前一些地方已经做出可资借鉴的尝试。比如,政府部门提早介入,要求用工方在工程开工前向政府部门交纳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如果发生工资拖欠行为,不仅给予行政处罚,还将没收保证金。可见,化解民工欠薪痼疾需要智慧,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反思,需要构建纠纷解决机制,也需要对法律途径、法治精神的集体信仰。希望各地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为农民工讨薪撑腰,确保农民工及时足额领到工资,让他们开心回家过年。

热词:

  • 拖欠民工工资
  • 拖欠农民工工资
  • 农民工讨薪
  • 制度缺失
  • 拖欠工资
  • 执行难
  • 保证金
  • 纠纷解决机制
  • 欠薪
  • 融资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