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香港1月3日电(记者林建杨)港交所总裁李小加1月3日撰文表示,人民币国际化之于中国,有如“养儿子”,既不能不养,又不能急于回报,而且要花钱、费力并担风险。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经济与市场力量发展至今的必然结果,要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长期性和所要付出的成本与代价有所准备。
在题为《“养儿子”与“育儿园”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再思考》长文中,李小加指出,自2010年7月至今,香港人民币存量从1000多亿增长至6200亿,人民币贸易结算总额则增长了近15倍。人民币国际化大大提速,步伐快了、思路广了、措施多了。
李小加把人民币国际化比作“养儿子”。人民币国际化,就是让人民币这个“儿子”从体内出生、成长、慢慢走出去,在贸易结算、计价、投资、储备等领域为国际所用。之所以要养这个“儿子”,是因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其相对封闭的货币已经开始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他认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规模可以大一些或小一些,但绝不能没有;速度可以快一些或慢一些,但绝不能停下来;温度可以热一些或冷一些,但一定要保证它的健康成长。
关于中国结构性的全球贸易顺差,是否会导致人民币国际化成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认为,需要动态地、有差别地看待中国贸易结构。
首先,中国今天的全球贸易格局是中国劳动力、土地等要素特点、市场力量发展与政府宏观货币政策选择等多种因素综合所致。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互动,中国的贸易格局不会一成不变。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之后,全球性的经济格局变化与中国国内经济结构的历史性转型,必然会对持续了二十年的国际贸易结构带来深刻、持久的变化。顺差与逆差之间、升值与贬值之间的动态变化会成为常态。而不断变化的全球贸易结构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有利条件。
其次,中国贸易在各地区内表现并不一样:整体呈现顺差,但对很多区域(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等新兴经济体)保持逆差。人民币区域性走岀去是完全可能的。所以说,虽然人民币这个“儿子”刚生下来的时候不可能马上远走高飞,但可以放在身边、就近养。
李小加认为,要养好“儿子”,需要给予充分的营养和呵护,这将会花钱、费时,还要担风险。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与成本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在当前贸易顺差的格局下输出人民币,会导致外汇储备短期内增长加快以及造成汇兑损失;二是离岸人民币回流,可能会降低内地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有效性。
他表示,因为贸易顺差与境外产品匮乏,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必须允许一定的资本项目下进出,才能使人民币开始境外的“生命”,这是一条绕不开的必由之路。
他认为,对于风险与成本的讨论,应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目标这个大框架下来进行。相对于这个长期目标,有一些风险与成本是短期的、可承担的、可控的。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领域的开放,是历史赋予中国的下一个重大机遇。尽管中间过程可能荆棘满途,但一旦成功,给中国带来的将是下一个质的飞跃。所以,对于人民币国际化,我们需要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一样,持有同样的决心与毅力。
他说,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民币成为被广泛使用的国际投资货币可能需要大约10年;而要发展为重要储备货币则需要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