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年来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全球通胀做了乐观诊断:欧元区2012年将由2011年的2.6%回落至1.6%,美国将由2011年3.2%回落至2.4%,中国、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通胀开始“退烧”。
这组数字,似乎给行进中的全球通胀预置了一个年度期待:温和回落。而从欧美到中国,促成这种温和回落的因素却很复杂,最主要的动力恐怕是欧债危机影响下,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总需求大大收缩,短期内国际能源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遭遇了“天花板”,全球通胀压力才有了OECD想象中的轻松。
当然,在新兴市场国家,2011年货币紧缩力度增加,在客观上也有利于通胀的抑制。
在笔者看来,2012年,全球通胀保持“低烧”应该是确诊;但完全“退烧”还只能是个愿望。全球通胀有望下行,这是目前比较认同的观点;但纵观全球应对危机形势,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在此背景下,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全面转向宽松(或宽松倾向),这样对欠景气的经济是一针强心剂,对日益加大的潜在通胀压力,极有可能出现“低烧”后反弹。
2012年刚刚开始,人们对未来的预判总或多或少染上理想主义色彩,在开端的时刻,理论界在基于数据研判得出全球通胀“滑向正常的区间”这种“低烧”推论,是一个美好的愿望。
然而,事实是残酷的。这种“低烧”复发加重“烧势”的情况无法排除;因而,我们还没有理由对通胀放弃警觉。 (张俊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