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CNTV名家专栏 >

易宪容:确定信用扩张合理边界推动金融市场化改革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16日 11:4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金融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要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那么,未来中国的金融改革应该从哪里入手?如何来把握金融改革的方向?中国金融改革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值得反思。

  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由实体经济引发的,而当前世界所有的经济问题与那时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可以说基本上是由金融问题引发的。当今世界上不少经济问题与金融风险有关、与信用过度扩张有关,只不过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国家及地区,这种信用过度扩张的方式不同罢了。而信用的过度扩张,就是信用扩张严重超过实体经济对它的需求,或信用扩张严重背离实体经济的需求,形成了一个完全在实体经济运行之外独立运行的体系,从而导致货币超发、银行信贷滥用、各种金融杠杆无限扩张与放大等。

  可以说,要深化金融体系的改革,防范系统性风险,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让金融市场的扩张适应实体经济发展并为实体经济服务。因为,金融就是给信用风险定价。而信用是什么?就是不同的当事人的承诺。如果这种承诺不能够界定在一定的限度内,如果这种承诺不能够通过有效法律制度来保证,那么这种承诺过度使用就是必然,因为它能够把使用这种承诺收益的成本让整个社会或他人来承担。如果把信用扩张限定在合理的边界内,当事人信用扩张的成本与收益分配就都得自己担着,其行为也就谨慎了。可以说,这是当前全球金融市场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金融理论问题,也应该是未来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基点。

  现有的金融体系不仅方式与工具多元,使用十分便利。而且金融产品的特性,即金融投资收益的当时性及显性化,及成本和风险的未来性及潜在性或隐蔽性,不仅为过度使用现有金融体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来自各方的阻力,因此容易成为政府用以调整社会分配等关系的手段。因为从表面上看,这种政府过度信用扩张的方式可以通过政策来拉平不同企业之间、群体之间、阶层之间的财富与收入关系,但事实上它可能成为成本最高的再分配方式。这不仅危及了接受者的利益,也牺牲了纳税人的利益。比如美国次贷危机就是通过过度扩张的信用政策、滥用信贷给低收入居民购买住房造成的。

  当前国内金融市场的许多问题,不仅与信用过度扩张有关,同时也与政府对金融市场过度管制有关。未来国内金融市场改革应把重点放在加快市场化的改革上。国内金融市场看上去是现代最为高级的市场,其实这个所谓的最高级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则是很低的。国内金融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一是金融市场出现几十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有效的价格机制。整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扭曲的。比如政府直接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管制,并让其成为整个金融市场基准利率,这是当前金融市场不少乱象的主要根源。

  二是政府通过不同的政策手段向一些企业及金融机构注资,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许多资金不是通过价格机制来分配,而是通过行政方式来分配。金融资源运作的无效率或低效率随处可见。

  三是政府对金融市场的行政主导过多,容易造成一些金融市场钱权交易行为等。

  因此,加大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力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行政主导与干预,应该是当前金融市场改革的重点之一。而金融市场化最为重要的就是加快利率及汇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一些管理者担心金融市场价格机制放开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及负面影响,这个问题虽有可能发生,但也应看到这种开放可能产生的正面效应。

  对于系统性风险的防范,还只是技术及制度层面上的问题。只有确定了信用扩张的合理边界,加大金融体系市场化改革,才能为系统性风险防范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是当前金融改革所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

热词:

  • 金融市场
  • 金融体系
  • 金融改革
  • 市场化改革
  • 易宪容
  • 金融资源
  • 金融理论
  • 金融产品
  • 信用风险
  • 金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