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人民银行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全年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万亿元,也低于央行年初预定的14万亿元目标。同时,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3%,同比高1.6个百分点,较去年有所回升。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人民币贷款增加7.47万亿元,同比少增3901亿元,占社会融资规模的58.3%,同比高1.6个百分点。2011年初,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透露,2011年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约为14万亿元,这一数字较2010年14.27万亿元的社会融资规模有所减少。
分析发现,2011年第四季度,随着货币政策的从之前的实际偏紧转向定向宽松,社会融资规模季度大幅环比增长48.5%至3.03万亿元。而2011年前三季度,在实际偏紧的货币政策影响下,中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呈现逐季下降态势,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为4.19万亿元,二季度为3.57万亿元,三季度为2.04万亿元。
同时,2011年,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年内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2011年一季度末,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下降到53%的历史低点后,二季度末上升至53.7%,三季度继续上升至57.9%后,四季度又进一步上升至58.3%。
而近年来,该比率则一直处于下降趋势。数据显示,从2002年到2010年近十年来中国社会融资规模由2万亿元扩大到14.27万亿元,年均增长27.8%。同期人民币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的比重则从90%逐渐下降到50%多。
社会融资规模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但已经日益得到中国金融调控部门的重视。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2011年4月14日,央行首次对外公布了中国当前社会融资规模,并表示今后将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监测指标和中间目标。
分析指出,一直以来,中国货币政策重点监测、分析的指标和调控中间目标是M2和新增人民币贷款。在某些年份,新增人民币贷款甚至比M2受到更多关注。然而由于近年来中国社会融资结构的变化,新增人民币贷款已不能准确反映实体经济的融资规模。社会融资规模替代信贷指标作为中间目标,符合中国融资结构的变化趋势。
中国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撰文称,社会融资规模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变量,将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结合起来,将进一步促进金融宏观调控向市场化方向转变,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他表示,在中国,编制社会融资规模指标对于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重视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有利于从供给方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有利于避免重蹈西方国家片面强调需求管理而忽视产出和供给因素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