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评论:资本市场再改革不容缓行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29日 10: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投资者对于中国股市的纠结,并未随年底的股市收官而终结。在2011年第四季度的证监会主席更迭、证监会发布一系列治市政策之后,人们对2012年资本市场的改革充满期待。

  对于资本市场的改革,新任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曾表示,好的金融体系不是监管出来的,机构内部的机制、市场结构体系才最重要。

  郭树清的话不难理解,即资本市场改革要立足于制度层面的构建、市场体系的健全。以此推之,只有健全了一套高效、透明而又规范的制度体系,才能有效防控特殊阶层和垄断集团对于资本市场的侵蚀,构建一个多边利益格局。

  这种认识有着深刻的现实背景。从目前来看,国内资本市场呈现一个“双单市场”的特点:首先,从走势看呈单边下行的态势,与全球资本市场关联度降低。数据显示,截至12月30日收盘,上证指数全年累计下跌21.69%;深成指累计下跌28.4%。相比之下,美国三大股指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2011年的累计涨幅分别为4.96%、-2.37%和-0.64%;欧洲三大股指的伦敦富时100指数、巴黎CAC40指数和法兰克福DAX指数全年累计跌幅为6.65%、19.28%和16.53%。

  其次是在投融资上呈单边融资市场的态势。2011年,在市场人气不足的情况下,A股仍实现了8248.86亿元的总融资额,为全球之冠。另一方面,A股市场总市值全年缩水5万亿元左右,相当于每个账户亏损4万多元。

  与此同时,2011年的中国经济却是另一番景象。有分析人士认为,2011年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2%。财政部的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财政收入有望超过10万亿元。

  一方面是经济稳定增长,财政收入节节攀升,另一方面是股市走势背道而驰;一方面是融资冲出新高,另一方面则是投资亏损20%以上。中国股市的背离现象,令监管层、市场以及投资者都有几分不满。

  对于以上种种诸如“晴雨表”的背离等,业界一直以来争论颇多。导致上述现象的出现,从大的方面讲,一是多年来国内A股在发展思路上,过于重视规模扩张,因市场规模增长过快产生的问题,或被遮盖,或无法及时解决;二是国内经济发展此前一直以投资驱动为主,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尚需加快,股市承载的直接融资总额虽占社会融资总量比重较小,但也部分超出了其自身承载能力。

  具体到制度层面,目前至少有几个关键问题将对2012或者更为长远的资本市场改革提出考验,具体包括退市制度、内幕交易、财务造假、“圈钱”无度以及诚信缺失。

  在这些问题中,退市制度为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A股市场是全球资本市场中唯一没有严格退市的市场,退市制度形同虚设。

  目前的财务造假、圈钱盛行、不思回报等市场现象,与退市制度不健全有较多关系。

  应该说,中国资本市场20年来在探索中前进,在改革中创新,走出了一条符合市场规律和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期间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当首推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是次改革解决了全流通问题,同股同权,同责同利。而此次如果以退市制度完善为核心,辅以健全和完善上市公司分红制度、发行制度等,则可视为继股权分置改革之后的中国资本市场又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改革举措。

  事实而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20余年,其成就和规模有目共睹。其一是目前A股上市公司达到2300多家,总市值一度达到30多万亿元;其二是,市场化导向基本明晰,并建立了一套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市场运行规则体系,2010年推出了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其三是一个包括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在内的市场法制体系基本形成,财务造假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一定的打击。

  因此,上述资本市场的种种现象,仍属于疾在肌肤,如果监管层当断则断,则会阵痛较小,对市场的整体运行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反之,则不仅资本市场将付出较大代价,国家经济整体运行也势必受到影响。

  也因之,资本市场改革不容缓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继续鼓励金融创新,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发展场外交易市场”、“积极发展债券市场”、“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等。不难看出,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强力支撑,同时也为其自身改革创造了良好契机。

热词:

  • 资本市场
  • 退市制度
  • 改革
  • 融资融券
  • 全流通
  • 股指期货
  • 财务造假
  • 晴雨表
  • 市场人气
  • 证监会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