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审计署警示风险 财政金融居前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0日 07:5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经济参考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龙年春节刚过,审计署便敲响了防范经济运行风险的一记警钟。据新华社报道,审计署近日要求各级审计机关,在今年的各项审计中密切关注财政 风 险 、 金 融 风 险 等 六 大 风险。专家表示,尽管今年财政收入增速可能下滑,同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有再扩大的潜在压力,但是鉴于监管部门对风险的高度防范和地方债务自身的特点,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将得到有效缓解和消化。

  财政

  地方债务规模有攀升压力

  上述报道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但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和问题仍很突出,一些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其中,财政领域的风险便是需要密切关注的。专家认为,虽然2011年我国财政收入呈较快增长,但2012年财政收支形势不容乐观,地方隐性债务规模依旧有攀升的潜在压力。

  财政部1月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1至12月累计,全国财政收入103740亿元,比上年增加20639亿元,增长24.8%。从全年经济财政走势看,经济增长逐步放缓,企业利润下滑,物价高位回落,特别是四季度后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收较多,汽车和房地产成交量下降相关税收减少,全国财政收入增长前高后低。分季度看,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33.1%,二季度增长29.6%,三季度增长25.9%,四季度受经济增长放缓、个人所得税改革、物价高位回落以及汽车和房地产成交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全国财政收入增长10%(其中中央财政收入扣除当季企业所得税退税增加因素后增长7%左右)。

  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此前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表示,今年财政收入情况可能会更严峻。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的影响,财政收入的增速必然也会有所下降。省级以下政府隐性债务可能会增加,特别是基层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规模有扩大的潜在压力。“虽然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的债务负担率还在安全边界内,但是也不能太乐观了。而且从美国到欧洲,这轮危机深化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公共财政负担过重,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警示。”华生说。

  数据显示,2010年末,中央财政国债余额67526.91亿元,我国外债余额为5489.38亿美元。此外,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高等院校债务等透明度不够的债务。审计署去年公布的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元。

  一位财政专家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加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的债务,以及政府举借和担保的外债,中国政府总债务可能会达到G D P的50%左右。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着重强调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问题。他说,从金融角度来分析,保障性住房的筹资机制又基本上复制了地方融资平台的模式,还会增加类似的债务。中国2011年的财政收入也就是刚能够突破10万亿元,如此大的债务从哪里筹钱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金融

  潜在风险不容低估

  地方债务问题不仅给财政带来压力,还可能激化国内的金融风险。“现有地方债务多为银行持有,系统性风险显而易见。”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高级经济师周景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

  在周景彤看来,2012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源就是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他说,未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投资的持续下滑和房价的持续下跌将使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按揭贷款暴露在较大风险中。房地产的持续低迷还将使土地成交价格下跌,进而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和偿付能力,而未来两年内又是地方融资平台的偿还高峰期,因此地方融资平台存在较大集中爆发的风险。随着经济增速下行,表外融资与民间借贷的偿还风险也将逐步加剧,一些银行资金或牵涉其中,成为金融运行的不稳定因素。

  其次,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商业银行带来业务转型等多重压力。周景彤说,2011年,随着民间资本、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信托融资不断发展,利率市场化进程被迫提速。利率市场化进程加速将对商业银行产生多重影响。一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利率市场化将加剧银行同业间的竞争,促使银行不得不抬高存款利率以吸收更多存款,同时压低贷款利率来争夺优质客户,导致利差明显收窄。二是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利率水平波动幅度将显著加大且走势较难预测,这将使商业银行控制融资成本难度加大、银行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大幅增加。三是利率市场化对中期依赖利息收入的商业银行来说,短期内新业务拓展带来的利润增长难以弥补传统业务模式萎缩造成的收入下降,银行将面临转型风险。

  另外,由于资本充足率和拨备压力持续增加,商业银行今年面临的“资本约束”依然严峻。

  除了银行面临的风险以外,周景彤认为整体经济在金融方面还面临三大风险:银行可贷资金明显不足,部分企业正常的贷款需求得不到满足;流动性不足和流动性过剩并存,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越来越紧张,但全社会融资总量依然较大;以理财产品为代表的“影子银行”发展迅速,不仅影响了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对宏观金融和经济稳定埋下了安全隐患。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将其总结为“中国经济泡沫的持续和数量性货币政策的调控直接导致中国金融资源虚拟化,资金对于实体经济增长的支持大幅度弱化。”

  判断

  地方债务风险不会集中爆发

  就地方债务而言,虽然存在一定的潜在风险,但专家认为集中全面爆发的可能性不大。去年部分地方融资平台资金链高度紧绷,个别平台公司由于短期资金链出现问题导致债务偿还出现困难,曾一度导致债券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不过,多数观点认为,虽然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规模较大且增长较快,存在举债融资不够规范、不少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较弱等问题,但其所蕴藏的风险不太可能全面爆发。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总体来说,地方债过快增长的势头已经有相应的管理框架对其进行监管和抑制。另外,地方债中风险度最高的部分已经在有关部门的管理之下厘清了。应该有信心在发展地方阳光融资制度过程中,防范地方隐性债务所可能产生的局部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普遍的全面的危机了。

  另外还要看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性,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有效化解诸多风险。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表示: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是最近这一两年才突然膨胀起来的,应该说是这几年我们应对危机采取超常的措施带来的。地方融资平台这几年的发展也不能全看成是坏事,这次政府融资平台投资的项目绝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项目,留下了一批优良的资产。过上几年之后,等中国的财力增长了,这些债务的本金偿还就不成问题。

  至于财政的减收因素增多,分析认为,导致财政减收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经济增速可能放缓,这背后除内外部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外,还有出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主动调减经济增速的原因,所以这样的减收也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

  监管

  防金融风险贯穿全年

  防范金融和准金融风险很可能成为今年中国宏观经济调控贯穿全年的一根主线。

  今年初召开的第四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五个坚持”原则,“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被放在了首位。随后一周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和外汇局先后召开了2012年度工作会议。虽然各部门监管重点不同,但都将防范金融风险作为了今年工作重点。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完善宏观审慎管理将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监管的重点,系统性金融风险关键在于预防。

  市场普遍认为,随着政府对中国经济潜在金融风险的充分认识以及积极预防,这一风险很可能得到有效缓解,毕竟中国经济完全有能力消化这些潜在的问题。

  比如说财政债务会不会拖累银行的问题。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晓灵表示,中国政府的债务在这几年的确有了比较大的增长。“但是,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的债务风险是可控的,因为和其它国家的政府不一样,中国政府拥有大量的资产。只要中国政府看到了问题,妥善地解决问题,那么债务问题是不会成为一个大的问题的。”

热词:

  • 理财产品
  • 主要风险源
  • 流动性过剩
  • 风险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