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搞砸了”的“金融之王”们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31日 09:4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乍—看到《金融之王——毁了世界的银行家》这本书的主标题,脑海中闪现的是“肃然起敬”的态度;“毁了世界的银行家”——再看到这个副标题的时候,“起敬”之情立马消失,原来这帮人“搞砸了”。

  先说明一下,这可是一本兼具“深度”和“厚度”的书——不包括广告在内,一共374个页码,除去几篇长长的序,一共还有40万字。在我近期所看到过的金融类书籍中,大概只有一本叫做《富可敌国》的书可以与其“媲美”,我是说在厚度方面。

  刚拿到这本书开始阅读前50页的时候,相当兴奋与好奇,想了解历史上的这些“金融之王”们到底怎么“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那种带有新奇感觉的读书状态真是妙不可言。

  于是,看到诺曼(前英国央行行长)在装修房子方面有怪癖,他喜欢把房子装修成“森林系”的风格,沙赫特(前德国央行行长)曾经因为裤子的布料廉价而被取笑,斯特朗(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行长)“老夫少妻”取了一个比自己小17岁的18岁“娇羞女孩”为妻,莫罗(前法兰西银行行长)当时还是个“来自外省,样貌土气,但他以此为荣”的年轻人。

  这本书就是围绕着上述四位一战后影响世界的人物展开。正如该书副标题“毁了世界的银行家”所要表达的,作者明确地告诉读者,正是这四个人“毁了世界”。当然,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就像美国大片里面总是靠区区几个“天降大任”的人来“拯救”世界一样,太夸张。

  本书作者认为,从巴黎和会开始,错误的战争赔款安排导致了德、法、英等国向美国欠下巨额债务,在全球金融体系中产生了巨大的断层,为后来的危机埋下伏笔。

  而更大的错误在于当时的中央银行家们,在世界黄金分配严重失衡和经济总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错误地推动并重建了金本位制。在黄金供给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金本位制失去了自动调节经济的功能,为了维护英格兰银行的核心地位,这些金融大亨们又错误地下调美元利率,滥发纸币,提高税负,这无疑雪上加霜,最终引发了美国股市泡沫。

  本书的译者之一的巴曙松在序里说:“这本书是关于国际银行家在上一轮大危机中的群像记录,但是这不仅仅是历史,因为在这一次的危机中,我们看到类似的故事在重演,尽管背景不同,情节有异,主角转换,但是,国际金融家在市场大起大落中表现出来的自信与恐惧、勇气与胆怯、责任与贪婪,却无比相似”。

  对于一个如此宏大而复杂的主题,如果从外汇制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切入来写,那么阅读起来简直就要比吃下一个巨大的德国硬面包更让人难以下咽。好在作者是从人的角度入手来写,不只写他们的经济决策,也写他们的生平,甚至写上一点他们的个人情史来作为“硬面包”上的“果仁”。尽管本质还是面包,但乐趣顿时增加了不少——你总是可以期待下一颗果仁。

  最近我们一打开新闻频道,就能看到欧债危机的最新进展,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将其当做“系列电视剧”来收看。那么,到底为什么会有金融危机?

  作者的观点在第371页,他说:“我坚持认为这次危机并不是上天的行为或是资本主义深层矛盾的结果,而是一些经济政策制定者一系列误判的直接后果。”

  显然,作者依旧认为几乎每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经济政策制定者们做得不够好。可令人不解的是,这些制定者怎么说也应该是高智商高情商的人,为何也不做个考虑周全的决定呢?

  或许不是政策的制定者犯了傻或者一时糊涂了,只是世界本来就太复杂,真正的良方难觅踪迹。否则为什么二战后仍有那么多经济学家们在喋喋不休地讨论着自由贸易、货币市场、资本市场之类的问题。最近的欧债危机之下,政治家、经济学家更是轮番唇枪舌剑,观点碰撞激烈。

  显然,我们当今这个时代的“金融之王”们,面对的问题也很复杂,同样很难做出一个清晰而明智的决定。(作者为本报记者)

热词:

  • 金融之王
  • 果仁
  • 厚度
  • 搞砸了
  • 老夫少妻
  • 拯救
  • 金本位制
  • 富可敌国
  • 金融之王——毁了世界的银行家
  • 经济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