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新春走基层:“有技术带富百姓我才高兴”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6日 1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合肥2月6日电(记者黄冠)“不论刮风下雨,每天我都愿意上山转转,看看我的果树。”丁在喜说。

  丁在喜今年63岁,是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渠阳办事处黄里村人。1968年,他初中毕业返乡后一直种果树。“我父亲曾在法国当劳工,种果树5年,新中国成立前回国直到1982年去世,一直种果树。我们兄弟三人,只有我像父亲一样。吃好吃孬、是穷是富都无所谓,就是对果树有感情。”他说。

  1986年,丁在喜有了自家6分地的果园。“从山东、山西引进巨峰葡萄时,第一次花300元上当了,不敢跟家里人吱声;第二次花了1200元才栽培成功。”丁在喜说。1988年,水果丰收,他成了村里的“万元户”。

  “一看到种葡萄比种粮食挣钱,全村轰动了。第二年,一棵葡萄苗5毛钱,百姓抢购。”丁在喜说,他从不保守果树栽培技术,曾无偿培养本村100多名、周边县市49名徒弟。

  1990年,丁在喜考取农艺专业技术员职称,2001年考取技师职称。他说:“在书店里,一看到种果树的书,不管多贵,宁愿少吃一顿饭也要买下来。但是,种植小气候不同,修剪、舒果、打药、嫁接等栽培技术也不一样,得从实践中不断摸索。”

  2002年,丁在喜承包58亩荒山,如今已栽满石榴树、杏树、枣树和柿子树。“在荒山上挖一个两米见方的树坑,有时一天挖一个,有时两三天才能挖一个。挖完树坑,拣掉石块,还得背土、挑水上山。一天最多能挑七挑水,一挑水只能种一棵树。”丁在喜说。

  2008年以来,丁在喜获得一项果树培植国家专利、一项全国优质石榴产品银奖、两项全国优质石榴产品优质奖。“新中国成立前,淮北黄里的软籽石榴曾被挑着卖到徐州、南京。种一棵石榴树比种一亩红高粱还划算。”丁在喜说,在上世纪80年代,这种果树只剩下十几棵。他从嫁接的3根枝条做起,如今已移栽出300多棵。

  “种了几十年果树,最近几年,干部们见面叫我老丁,不再叫丁在喜。我打电话过去,人家会问,老丁你有啥事,电话能说清吗?说不清到办公室来找我。我是个果农,干部的转变让我很感动。”丁在喜说。去年,一名干部曾自掏腰包3000元,资助他参加全国石榴评比。

  丁在喜有两儿两女,都已成家。两个儿子跟着他培育果树苗、栽培果树,年收益在20万元左右;大女儿种4亩葡萄,年收益7万多元;二女儿种2亩葡萄,年收益近4万元。“人活一辈子,有技术死不带走,带富百姓我才高兴。”丁在喜说。

热词:

  • 丁在喜
  • 果树
  • 1986年
  • 软籽石榴
  • 基层
  • 万元户
  • 富都
  • 树坑
  • 栽培技术
  • 石榴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