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养老金入市”问题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几天前,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撰文表示将推动养老金入市;《人民日报》2月6日刊发文章,称养老金入市是必然趋势,但入市时机尚有待考量;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也曾认为,养老金入市有利于股市稳定。(《新京报》2月7日)
既然养老金入市是“必然趋势”,又“有利于股市稳定”,还有相关部门官员表态“推动”,看来,“养老金入市”俨然已是箭在弦上,引而待发。正如相关论者所说,目前的问题不过是“入市时机尚有待考量”。但笔者认为,养老金能否顺利入市,不光是等待“时机”的问题,就目前状况来看,尚存两大未知数。
第一,入市资金问题。其实,广义上的“养老金”,很大一部分已经“入市”了,包括被称为“国民养老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由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管理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目前各方讨论入市的主要是指由各地政府负责管理的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其中包括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但由于大部分地方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已被当地挪用于发放当期养老金,个人账户长期处于“空账”状态,投资运营也就无从谈起。即便有部分省市做实了个人账户,其规模也相当有限。
对于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这部分,按目前规定,仅能购买国债和转存定期存款,国务院对此的表态始终是“安全第一”。即便果真得到政策“通融”入了市,按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的说法,“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股票的比例不超过40%,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可能再低一些。”可见入市比例很小,入市规模有限。以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入市规模,要想承担“稳定股市”乃至“救市”的愿望,恐怕有些痴人说梦。
第二,投资主体问题。根据目前态势,基本养老保险投资主体至少有三种可能:一是人社部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人社部是社保基金的主管部门,在话语权上有优势。二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目前它就在运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有专业优势和人才优势,也有投资运营经验。三是地方成立的基金运营机构,虽然“近水楼台”但容易受地方行政力量干预。
鉴于养老金“保命钱”的保障属性,其资金入市尤需将风险降到最低,最好由专业金融机构操作,但目前负责管理基本养老保险的却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因此,如何确定投资主体,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2011年12月,媒体曾报道广东省1000亿养老金将入市,但广东省人社厅随后“辟谣”,称属于“猜测”,在这次“传闻”中,千亿养老金就是“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管理”;《21世纪经济报道》日前报道称,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酝酿成立一家基本养老保险投资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养老金投资运营工作。这些信息都指向同一个问题——养老金入市的投资主体尚未确定。
有此两大未知数,“养老金入市”远非选择一个“时机”那么轻松,很多现实问题和制度困境均需一一厘清和破解,方能为“养老金入市”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