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近日接连被曝光的宰客事件,使三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也受到很多指责。作为三亚当地人的本文作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了迅速发展的旅游给三亚人带来的“痛感”,有助于我们理解宰客事件背后不为人关注的旅游市场利益分配问题。——编者
编辑:
你好!
我生长于三亚,现在武汉读研究生。这个年过得一点都不舒服——我曾经熟悉的那个蓝天白云、轻松安逸的三亚城似乎已不见踪影,今日三亚让我很明显感到的,是一种情绪和压力。
我和朋友5个人在露天大排档吃了一顿海鲜,花去1880元,而就在几年前,同样的一顿餐,最多需要三百元;亲戚聚会,家族里大伯、小叔因为当年没有读大学,继承了奶奶的土地,现在土地被政府征用,他们得到一大笔补偿款,都住上了小洋楼,哥哥、姐姐虽然高中毕业、工作不稳定,如今却都买了小车,而我依然在读书,前途未卜。
春节期间网上热炒三亚“宰客”事件,一时间似乎所有矛头都指向了这座城市里的人,我感到有些难过,因为我们当地人的境遇,并不比那些被宰的外地游客好多少。这两年,因为顶着“国际旅游岛”的名号,三亚发展得很快,基础设施得以大幅提升,但我们当地人非但没有因此更幸福,烦恼和压力却与日俱增:三亚人正从市中心被挤到郊区,市中心、沿海的房子基本被外地人购走,本地人的经济实力根本无以承担被炒高的房价;三亚靠海,海产品按理说应该便宜,但过年前鱿鱼卖到60多元一斤,马鲛鱼高达150元一斤。三亚当地居民每月工资平均大概一两千块钱。游客被宰,但他们也只是偶尔来三亚,我们原住民却每天都得为被旅游经济推高的生活成本买单。
海南基础条件薄弱,长久以来有一种求稳、安于现状的文化惯性,当地居民大多害怕冒险、不愿主动求变。因此,在旅游经济竞争中,缺乏狼性、缺少资金的当地人,并未占得先机,酒店、餐饮、出租车等高回报产业纷纷被岛外资本抢滩,当地人未能充分享受到服务业发展带来的就业红利仅以被热炒的餐饮业为例,三亚60%的餐馆由外地人经营。
我一个“211”重点大学毕业的朋友,回到三亚后很长时间内都找不到工作,因为三亚公司、企业稀少,当地人就业出路一般就“两员”公务员和服务员,即除了做公务员、银行职员与教师等工作外,就只能从事与旅游相关的服务行业,但前者名额有限,后者又遭人把持且极不规范。他总结道:都是外地人弄的。
除了这些现实问题外,三亚的年轻人以及三亚整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一个问题。海南的整体教育水平偏低,像我这种读到研究生的,俨然成了另类,在祖父辈看来,哥哥姐姐们的洋楼和小车,才是实实在在的。旅游经济浪潮中,政府大量征地,原住民纷纷依靠土地发家,但政府并未给当地居民提供很好的创业和再就业机会,社会保障制度也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年轻人成天开着车在村子里转悠,一天天地沦为“穷二代”。
是的,我们习惯过一种单一、稳定的生活,我们不会想着通过各式各样的渠道去发家致富,这种慵懒、安逸、无求的文化,加上政府缺乏及时的引导和鼓励,使得三亚人在海岛经济中迷失。
以后,我们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