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中国经济网2月10日讯(记者 韩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和水产流通,打造产业品牌,开发和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逐渐完善水产品现代化物流体系,引导水产加工企业重视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加快产业优化升级
重点开发保活保鲜运输技术
“规划”提出,要加快我国水产业优化升级。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营等分工协作,推动水产加工企业向集团化发展,通过产学研联合等方式,促进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根据现有海洋渔业和水产养殖资源配量,利用区域优势建立水产加工园区,大力发展水产流通,打造产业品牌;开发和引进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加工保藏水平,逐渐完善水产品现代化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精深加工,生产营养、方便、即食、优质的水产加工品;挖掘海洋产品资源,加大水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的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水产品附加值;实施水产加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导水产加工企业重视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规划”要求,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发展精深加工水产品,加快开发包括冷冻或冷藏分割、冷冻调理、鱼糜制品、罐头等即食、小包装和各类新型水产功能食品,鼓励企业建立标准化物流中心,重点开发、推广水产品保活保鲜运输技术,实施渔船保鲜、冷冻、冷藏贮运改造工程,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水产品物流体系。提高水生生物资源和生产性资料的利用率,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环境友好型水产加工业。
同时,在远洋捕捞船载超低温急冻冷藏、鱼类加工、贝类的净化与加工、海藻加工及综合利用、优质名贵水产品的保鲜保活等运输装备方面,要继续走自主化发展道路。
发挥比较优势
建设三个出口加工优势产业带
“规划”提出,要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培育一批水产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着力建设黄渤海、东南沿海、长江流域三个水产品出口加工优势产业带,鼓励黄渤海地区在巩固来料加工及对虾、贝类、海藻加工优势基础上,积极向海洋功能食品领域延伸;鼓励东南沿海地区在巩固鳗鲡、对虾、贝类、大黄鱼、罗非鱼、海藻加工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远洋水产品和近海捕捞水产品精深加工;鼓励长江流域在巩固河蟹、斑点、鳗鲡、小龙虾、海藻加工优势基础上,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和副产品高值化利用。引导和扶持内陆省份开展淡水产品加工。形成全国沿海一条线、内陆局域成片、产业一条链的水产品加工产业格局。
提高水产加工率
建设20家年产值超20亿元大型企业
“规划”预计,到2015年,水产品加工总产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水产品加工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以上。水产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冷冻调理食品和分割小包装食品的比例占水产冷冻加工品的比例达到30%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20亿元、具有明显区域带动作用的水产品加工大型企业20家、超10亿元的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