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住在地铁周边的居民有望告别地铁噪声的骚扰,因为根据即将于4月1日实施的《地铁噪声与振动控制规范》,如果地铁地上线与居住、医疗、文教、科研区的敏感点水平距离不超过50米,就需采取噪声控制措施。记者从市质监局和环保部门获悉,该规范是本市噪声与控制污染方面的首个标准。
据悉,既有线路中多少都有些噪声问题,但由于采用深挖的方式,而且线路选在长安街上,既有线路中地铁1号线最抗噪。
规范要求,将从地铁与敏感建筑物间的噪声防护距离、加装声屏障、加装隔声窗、地下线需对振动进行分级减振等四个方面控噪。
具体要求为,地上线距康复疗养区等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的敏感点不少于60米,距居住、医疗、文教、科研区的敏感点不小于50米,距居住、商业、工业混合区的敏感点不小于40米,距工业区的敏感点不小于30米,距地铁两侧区域(地上线)的敏感点不小于30米。
距离地铁近侧轨道中心线30米内若有高层敏感建筑物,或非封闭式达不到降噪要求时,宜选择封闭式声屏障。若需使用的声屏障高度超过5米,不宜使用直立型声屏障,可利用等效高度的方法将声屏障上部做成折形或弧形。
隔声窗的开启方式应选用平开形式;当在中高层、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使用时,隔声窗的开启方式应使用内开形式。
地下线地铁减振分初级、中级、高级、特殊减振措施四个级别。除减振措施外,宜通过线路平面走向及埋深的合理设置来躲避敏感目标,并结合规划、拆迁与功能转换,设置隔振沟、隔振墙及建筑物防护等综合措施进行减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