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财经资讯 >

陈宁远:三亚,从花蟹喂猪到天价海鲜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3日 08:59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早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拜微博巨大的影响力,春节期间,“三亚宰客”成了一个持续发酵的事件,几乎贯穿整个正月。对被骂的“三亚宰客”,任何辩解都是无理取闹,只有道歉才算是可以被原谅的正解。

  如今游客星散,三亚是不是宰客,又怎么宰客的追问,大约也将告一段落!而到了明年此刻,也许会风声再起,也许三亚市许诺的“零容忍”场面将如期而至。但要出现不再有宰客的治理结果也太难了——世界上几乎少有风景名胜,尤其是季节性游客突然集中的地方,没有这种消费者被宰上当的投诉。

  当然,这不是要为三亚现在和将来的“宰客”现象做辩护,而是想提出另外一些问题——小小的三亚,一个曾经只有十几万人的小渔港,怎么成为国际旅游中心,或者它应该成为什么样的国际旅游中心?中国的游客又应该以何种心态去三亚旅游,是春节长假去凑热闹,还是在冬天去寻找温暖休闲之地?

  严格地说,三亚是中国唯一的热带城市。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唯独三亚,冬天的空气、阳光和大海,极其稀缺,他处无法取代。拥有这种资源的三亚,毫无悬念地,它的冬天必定日益成为富裕中国人的热点去处。更别说三亚的海鲜会卖出这么贵的、成为宰客的价格。

  说个很少有外地人知道的笑话,海南刚刚建省的时候,三亚市附近的农村里,还用如今也很贵的花蟹喂猪,那时猪肉比海鲜还珍贵。这估计是如今到三亚吃海鲜大呼上当的人所不敢想象的。嘲笑“外地人吃花蟹”,曾经是十多年前,海南人常用的口头语之一。

  这种曾经的、不敢想象的事实,也为今年广为流传的一张近万元的海鲜菜单做了一个另类的“脚注”——三亚的海鲜是游客云集才被吃贵的。虽然单价逐年上扬,却不是今年春节才一下翻了几倍。比如那张菜单里点的山龟汤,单价260元,须知山龟不是三亚的产物,它本来是海南人待外地来客的一道名贵菜。在平常,海南岛上也就是这样的价位。不是有钱的客人,不是常到海南的熟客,是点不出这道菜的。当然是不是宰客也可以分析——斤两是不是做了手脚?

  三亚的海鲜可能很贵,但即便在今年春节期间,贵得也不是那么离谱。比如四大石斑鱼中的苏眉,春节期间,三亚的单价比之北京、上海、广州,便宜得不只一点点。要是有客人说,北、上、广都只是豪华酒店才有苏眉卖,而三亚是在海鲜大排档上卖,又在产地,价格理应便宜。其实这也是曲解,因为这是不了解三亚,乃至整个海南菜系的表现。

  海南岛作为南中国代表,其最有风味的食物,无论干煸、清蒸、水煮,还是边炉,大排档做出的,方为正宗。问题是:以前三亚乃至整个海南到处都是大排档,但当三亚的地产价格上去,城里的土地价格越来越贵,某种国际化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有利于奢侈的进食环境——越来越密集的五星级酒店取代了大排档,而这种五星级酒店的大同标准,其实并不关注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如此一来,海南当地人的美味仿佛也失去了可以卖得贵一点的底气。但你要说从美食的角度来说,三亚大排档一定要比五星级酒店逊色,价格也要便宜,恐怕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

  换个角度来理解:当三亚五星级酒店标准房的价格高出北、上、广几倍的时候,三亚大排档的海鲜也能够高出北、上、广同样的倍数,三亚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对当地人来说,可能还有点意义。否则国际岛开发一来,不会说普通话的三亚人都边缘化了,都不能享受自己传统的东西应该水涨船高,贵上一点。这样开发的结果,可能是更多的人拥有了国际化的、标准化的三亚,但却和三亚本地人无关了。

  这样的开发还少吗?试问一下,散落在各地的土著居民都是知道的。身处现代化大都市的本地人,一朝起来,发现在他发小出身的弄堂里,讲本地话不灵了。三亚原来只有十几万人,他们对三亚的目前和未来,甚至连浩叹本地话失落的能力都没有了(现在常住三亚的外地人基本超过了本地人)。

  曾几何时,三亚本地人下海一天,只要打出一条大的苏眉,卖上一个好价格(10年前千把块钱就很知足),往后十天半月不做任何事情,就喝当地不醉人的米酒,躺在椰子树下的吊床上睡觉,这样的生活如今谁能保证?那些春节期间觉得三亚物价太贵的游客能保证吗?肯定不能。

  那些觉得三亚物价贵的人,无法保证没有骚扰原本属于当地的悠闲生活。他们有没有想过,万众云集的国际旅游,是三亚当地人必须承担的?还是我们加给它,奢望它,拔苗助长它的?有没有想过,他们永远不可能再有花蟹喂猪的悠闲时光了。

  (作者系财经观察人士)

热词:

  • 花蟹
  • 海鲜大排档
  • 三亚宰客
  • 游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