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对油价我不算太敏感,以前看新闻时会顺带关心一下,现在即便听到了,也不会特意为了涨价去加油,耽误的时间不划算。”作为普通工薪阶层中的一员,张先生最关心的不是油价怎么涨,而是工资能不能跟着一起涨。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张先生所在的单位就有公车,那时候油价不到两元钱,也就和现在“超市里一个小瓶的矿泉水钱”差不多。
张在中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里当公务员,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01年时,自己花钱加油开车,一般只需要出远门才能办的事情,一年下来花费的油钱仅一个月的工资,而在十年后的今天,养一辆车仅油钱就已经超过两个月的工资。
“我算是这个城市里面,私家车开得多的,一年下来里程数差不多得到1万公里,按最新的油价,一年下来光油费就要7000多元,而在十年前也就900元左右。”
2001年时张先生还是一个科级干部,一个月工资900元,2011年他升至局级干部,每月工资收入近3000元,而油价已从2元左右涨到8元,他发现,现在开车的油费两个月的工资已经不够。
一个月的工资还是两个月的工资,给张先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明显不同,他开始改变之前的出行习惯。
虽然出门还是习惯开车,但在步行10分钟能到的地方,张先生已经不愿意再开车,“油价肯定是重点考虑的因素之一,加上一旦路上堵起来,走路10分钟能到的地方,开车一个小时都可能到不了,更不愿意开车了”。
2008年时中国的三线城市刮起一阵买车潮,包括张先生在内的许多人跟风买车,而今,尽管油价不断上涨,在三线小城市里,人们依然并未改变买车的计划,只是人们对车的需求,已经不再像最早那批人,离不开放不下,开车的使用频率降低,只有刮风下雨,或者外出远门办事的时候,才会开出去溜达一圈。
“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虽然大家开的比之前节制了许多,但是对汽油的需求量肯定还会继续上涨,油价也还要跟着涨,以后开车的人会慢慢地习惯高油价,对汽车的使用也将更理智。”
点评
普通工薪阶层对油价上调的敏感性正在降低,伴随而来的还有开车习惯的改变,这是国际上每一个汽油使用大国、汽车工业大国经历过的正常发展阶段。
但仅仅通过油价去调整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和使用,显然并不够,还需要一些配套的制度建设,比如更方便的公共交通,来消除油价上涨给出行带来的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