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天津2月15日电(记者毛振华)藏书票是张贴在书籍扉页用于标识拥有者的袖珍版画艺术作品。由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藏书票被称为“纸上宝石”,抑或是“书中蝴蝶”。如今,这一“冷门”艺术正振翅待飞,迎接春天的来临。
作为一个艺术门类,藏书票是版画的一种。中国藏书票协会副会长刘硕海告诉记者,藏书票较杨柳青年画等大家所熟知的版画要小得多。“它最早用于书扉页的装饰,长宽一般在10至15厘米,画面上通常要标注拉丁文EX LIBRIS,意为‘我的藏书’。藏书票的下方还要用铅笔写上创作者的名字、创作年代、序列号等信息。”
中国传统版画艺术由来已久,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木版印刷的书籍插画,但以藏书票的面目出现是从近现代才开始的。刘硕海说,藏书票最早起源于15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德国,作为藏书标记使用,比邮票的出现还要早,内容也大都是贵族家族徽志图案。后来,藏书票逐步传至整个欧洲大陆,以及美洲、亚洲等地区。
随着毕加索、高更、马蒂斯等著名画家参与创作,福楼拜、雨果等作家使用,藏书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功能也从实用性向艺术审美层面过渡,内容更加精美。1966年,正式的国际性组织“国际藏书票联盟”诞生,每两年举办一次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及藏书票的交换,对于促进国际间的藏书票艺术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藏书票传入我国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最早由西方传教士、外交官及西方学者带入中国。彼时,鲁迅、郁达夫、叶灵凤等作家文人被这一“纳万物于方寸”的艺术吸引,将之介绍到国内。1933年前后,叶灵凤亲手绘稿刻印了“凤凰”藏书票赠予日本友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人藏书票。
刘硕海说,鲁迅等人之所以推崇并倡导藏书票艺术,与所处时代不无关联。当时,新文化运动主张战斗性,藏书票作为一种“战斗”工具,服务于新文化宣传。中央美院教授、1939年“鲁艺”木刻工作团版画家罗工柳就曾创作过一幅藏书票。其上有两个八路军战士的头像、一面红旗和一把横置的木刻刀,组成了一个极其简洁凝炼的画面,是一枚珍贵的革命题材藏书票。
尽管藏书票属于印刷品,但刘硕海认为,由于其底版为艺术家手工刻制,作品可用于欣赏、交流,属于原创艺术作品,所以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最近几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藏书票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青睐,其身价也与日俱增。在2008年的一场嘉德藏书票拍卖专场上,一枚由我国著名版画家李桦为叶灵凤特制的藏书票,成交价高达2万多元。而国外大师如芬格斯坦、拜劳斯等早年的作品,也早已拍卖到三四万元。作为“书中蝴蝶”的藏书票已经化茧成蝶,振翅待飞,闪耀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