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全国将建设100个有特色、成规模的节水农业核心示范区,新增节水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亿亩,灌溉水和自然降水生产效率提高10%。近日,农业部发布推进节水农业发展意见,提出要强化教学、科研和推广的对接,加快现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研发推广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发展节水农业提供科技支撑。
意见提出,发展节水农业须因地制宜确定区域主推技术模式。西北、华北、东北“三北”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年际间作物因旱波动较大,因此要通过推广应用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玉米、马铃薯、棉花等大宗作物,坚持蓄水和保墒并举,推广抗旱坐水种、地膜覆盖等技术;黄淮海小麦主产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大水漫灌较普遍,因此要推广测墒节灌技术,开展土壤墒情监测,推广应用“小白龙”喷灌、长畦改短畦等技术模式,围绕果蔬等园艺作物生产,推广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南方地区降水量充沛,但近几年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繁,因此要加强坡改梯和田间集雨、灌排设施建设,主推地膜覆盖、生物覆盖和集雨补灌技术,在园艺作物上发展现代微喷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在水田推广水稻浅湿薄晒灌溉、控制灌溉等技术,促进水肥耦合。
意见要求,“十二五”期间,各地应从设施建设、积水推广、合理种植和科学抗旱领域推进节水农业发展。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结合,形成“蓄、保、集、节、用”一体化的节水农业新格局,与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田间工程等项目结合,加强田间节水微工程建设;充分利用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等平台,集成示范一批新的简便实用节水技术模式,狠抓技术试验示范,做到县县有示范、村村有样板,扶持粮食生产大户、科技示范户和专合组织,带动周边农户;调整优化种植作物和品种结构,利用自然降水,使作物生长需水期与雨季同步,变被动抗旱为主动避旱,同时加强培育、推广高产耐寒品种力度;各地应建立健全土壤墒情监测网络体系,完善信息发布机制。
目前,在我国23亿亩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农艺节水面积仅占17.4%。据专家测算,通过推广农田节水技术,在灌区小麦和水稻生产上具有节水360亿立方米的潜力,相当于新增灌溉面积8200万亩,按每亩增产300斤粮食计算,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46亿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