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企业能挣钱、会挣钱,甚至“脚步一抬,金钱就来”,只能叫“富”,不能叫“强”。
强,是古代男子四十岁的称谓。《礼记·曲礼上》讲:“四十曰强,而仕”。唐代经学家孔颖达对此解释道:“强有二义:一则四十不惑,是智虑强;二则气力强也。”正因为如此,古人往往把四十岁称之为“强仕之年”。这就告诉我们,强,不仅要有经济实力,有钱,即“气力强”,能“力拔山兮”,而且要有文化品味,有思想,能思辨,即“智虑强”,能“气盖世”。一句话,只有既有钱,又有文化,才能叫“强”。
这也就启发我们,作为一个企业,要赚钱,要争取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但决不可一头拜倒在“孔方兄”脚下,甚至为了赚钱,把道德扔掉,把法律抛掉。相反,为使企业基业常青,为使企业“富水”长流,还需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着力建设好本企业的文化,使员工个个充满精气神,使企业处处流动道德血。
搞企业文化,首先决不能脱离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践。毕竟,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文化,一刻也不能离开企业的主营工作。如果说,企业文化是“魂”的话,“魂”一定要附“体”。这个“体”,就是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是基础。无论搞什么工作,包括企业文化工作,都不能离开这基础。否则,基础不牢,地动天摇。
再者,搞企业文化,一定两眼盯着人。人是企业的主体。离开人,企业什么也不是。企业必须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企业员工的精神需求。要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诸如主题实践活动、读书提高活动、文艺体育活动等。有活动,才有生气。有活动,才有趣味。有活动,才有魅力。通过活动,以不断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的吸引力,达到润物无声、融心化人的目的。
第三,搞企业文化,一定要继承企业的好传统、好习俗、好做法。这“三好”本身就是企业的一种文化。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企业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与习惯习俗。要本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活质量、开阔精神视野、发展精神能力的目的,不断扬弃,不断发展,不断创造,使企业文化真正成为员工的精神家园,企业的传世之宝。
过去,有首歌唱道:“谁不说咱家乡好”。企业,就是员工的“第二家乡”,要让员工说这个“家乡”好,一定要把企业建设好。这种建设,既要重物质,也要重文化,简言之,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如果说,能体现企业实力的是税利、是效益、是财力的话,那么,能展现企业形象的只能是思想、是文化、是精神。企业良好的形象不是靠贴金能奏效的。企业没有内在的品质,没有高尚的思想,没有道德的血液,外表无论如何珠光宝气,金光炫目,也难以得到人们的尊重。张保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