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希腊的“国家破产一代”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2日 18:1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来源:卡格尔漫画

  为了获得新援,希腊做足了工作,先是批准严厉的紧缩法案,大幅削减养老金标准,后又就今年削减3.25亿欧元预算达成一致。希腊总统帕普利亚斯还于15日宣布放弃自己每年28万欧元工资。值得关注的是,市场普遍预期希腊于20日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上,获得总值1300亿欧元的第二轮援助贷款。

  此前有报道称,如果无法在3月中旬获新援,希腊将面临违约“破产”危险。政府进一步的紧缩让普通希腊人的生活更加难以为继,无助的人们走上街头,罢工和抗议活动变得司空见惯。如今,希腊经济危机已经演变成一场社会危机。不少民众疯狂地逃离故土,“国家破产一代”正式启程。越来越多希腊人希望,这场危机能成为改变希腊人生活方式的一个转折点。

  专题文字:蒋林

  出路:拯救希腊的三种可能

  尽管希腊目前面临财政紧缩、投资下降、消费萎缩和社会动荡,但危中有机,希腊渡过难关有潜在的三方面机遇。

  一:输血

  欧盟与希腊的博弈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认为,希腊退出欧元区的可能性很小。希腊与大国在一起,有利于其经济复苏,在以后发展中提高本国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欧元区的发达国家也给了希腊很多照顾和优惠,因此希腊自身不愿退出欧元区。此外,对于欧盟这个大家庭而言,希腊的经济总量很小,欧盟核心国是有能力援助希腊的。

  中国人大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宋新宁也认为,欧盟肯定有钱救。但欧盟秉承“不紧缩不救”的原则,像处理希腊问题一样,在减少社会福利开支的条件下才可能伸出援手。

  在何茂春看来之所以各国在解决希腊援助问题上一拖再拖,这是希腊政府、民众和欧盟各国之间的博弈。希腊人民上街示威,让政府了解了民众底线;而政府也要兼顾欧盟的“紧缩要求”,从而在民众与欧盟寻找一个妥协。值得庆幸的是,欧盟成员国能掌握谈判的“度”,讨价还价、妥协技巧和机制相当成熟。

  面对希腊不断加重的“病情”,在多数人陷入悲观的同时,也有人表现出乐观情绪。做床垫生意的麦克就表示:“危机给我们一个机会扫除经济上的虚拟泡沫,从而集中精力发展实体产业。”

  二:造血

  六大行业助经济复苏

  的确,不少专家指出,一味要求希腊紧缩不是根治债务危机的“良方”。德国《明镜》周刊13日分析称,希腊有6个行业具有竞争优势,包括旅游业、食品业、运输业、可再生能源、高科技、制药业等六个行业。

  1、旅游业仍是希腊最为重要的行业。2011年旅游业规模占整体经济的18%,就业人员达70万人;2、奶酪和橄榄油质量上乘,是希腊食品业的骄傲;3、希腊的运输业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希腊是船运乃至陆运大国,它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船队;4、希腊日照充足,发展太阳能发电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有望成为全欧最大的太阳能发电供货商;5、高科技产业是被国外投资者寄予厚望的产业;6、尽管希腊制药业目前仅限于生产一般药物,却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希腊制药业从业人员1.3万人。

  三:温情

  希腊家庭抗压能力强

  希腊民族自豪感强,社会人情味重,由老人支撑的家庭结构抗压能力强。这些都构成希腊人克服危机的主观因素,也是希腊平民生存下去的希望。

  首先,面对欧洲责难,希腊人表现出了十足的民族感情。希腊政治观察家帕帕切拉斯就撰文称:“我们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自豪民族,我们无法轻易接受国际羞辱,或不公平的泛泛指责,对希腊人加以懒惰、诈骗等诋毁,我们也有民族主义情感。”

  第二,老年人依然是社会中一股活跃的力量,尤其在维护家庭生活的稳定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在希腊传统家庭结构中,爷爷奶奶一直发挥着照看孙辈的顶梁柱作用。

  这样的家庭结构在经济危机的重压下显得抗压性更强。如今,每个家庭的收入都大大减少,老人操持家庭事务,他们每星期去超市购物,都会攒下一笔零钱以备不时之需。在关键时刻,他们会想方设法出钱出力,成为家庭的保护神。即使在退休金缩水情况下,老人也不愿向子女求援,而选择回到农村,养活自己。

  第三,希腊是重人情味的社会。一位希腊记者说,他所在的一家报纸3个月没有支付薪水。但他很感激社区给予他的低息贷款,让他得以还房租和维持日常生活。据他讲述,一次他工作太晚,街上饭馆都关门了,正当他向一位陌生中年妇女问询哪里可以弄到吃的时,这位妇女爽快地说:“来我家吧,我给你们煮饭。”

  卫城倒塌

  最近,希腊一直处于欧债危机的“风暴眼”,拯救希腊成为欧元区的争议焦点。

  囧 叹 恼 逃 闪

  面孔一  失业者

  

  穿着光鲜存款光

  到垃圾箱里觅食

  本报讯 如今的希腊,几乎每人都在谈论与经济相关的话题——无论是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萨科齐,还是希腊面临的经济困境,都成为希腊人耳熟能详的谈论话题,各色希腊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抗争”经济危机,抗议紧缩政策。

  13日凌晨,希腊议会以2/3多数通过新一轮紧缩方案。按该方案,政府将私营部门最低工资标准降低22%;到2015年裁减15万名公职人员,年内先裁员1.5万人,以达到减少3.25亿欧元开支的目标。希腊劳工与社会保障部承认,新紧缩措施“过于严厉”,对劳工阶层而言相当“痛苦”。

  事实确实如此。去年11月,希腊的数据显示,约50万希腊人生活在毫无收入来源的家庭中,家庭的所有成员均处于无业状态。在这个只有1100万人口的国家中,目前失业率已达20.9%。致使贫困人口急剧增加,民众不得不勒紧腰带度日。

  从2009年开始,有四分之一的希腊公司倒闭,有一半的小企业称已无力支付员工的工资。在雅典,几乎所有400个教区都开设救济食品发放中心,数千人在发放中心前排队。《纽约时报》曾称,在雅典大街上,常常看到穿着得体光鲜的人,却翻找垃圾箱觅食。

  面孔二

  工作者

  

  靠以往储蓄生活

  不敢再相信银行

  对于有工作的人来说,日子也很不好过。住在雅典的瓦非阿迪斯一家,年收入已减少了一半。妻子伊卡特里娜是一名幼儿园食堂的厨师,尽管月工资已经从1730美元降到1260美元。而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丈夫瓦非阿迪斯因为公司裁员于去年9月已经没了工作。对于未来,瓦非阿迪斯失落地说:“这个国家和自己都没有希望,事情只能向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和瓦非阿迪斯有着同样担心的人不在少数,对银行的不信任就可见一斑。从去年开始,银行出现挤兑潮,从大富阶层到小康之家,数以万计的希腊人要么把存款挪出希腊,要么把现金存放到银行保管箱或家中。目前,希腊银行1/3的存款已被取出,还有将现金藏在床下或埋在院里。按银行业内人士的说法是:“现在谁还相信希腊银行?”为绕过崩溃的金融系统,易物贸易开始兴起。

  越来越多的人在靠以往的积蓄活着。更糟糕的是,为了应对生活开支,越来越多的失业者用光了存款。一名银行家说,她在一个咖啡店喝咖啡时,一名60岁出头、穿着得体整洁的男人走过来,竟礼貌地问可否吃她咖啡随送的饼干。她悲观地认为:“2012年的末尾,你会看到一个真正贫穷的国家。”

  面孔三

  愤怒者

  

  一年逾800次游行

  对政府无休止抱怨

  对政府以及社会无休止的抱怨,正是许多希腊人的真实写照。当然,也有选择了更极端的方式表达愤怒。

  2月15日,一名女子站在雅典的一幢办公楼窗户前,威胁跳楼,抗议希腊新一轮的紧缩措施。在经过4个多小时的对峙后,谈判专家说服她放弃跳楼。据悉,该女子是希腊劳工住房组织的有30年工龄的工程师;根据希腊12日通过的新一轮紧缩法案,她与丈夫将于6个月内被辞退。

  还有人干脆选择自杀。数据统计,2011年上半年,希腊自杀率增长40%。更多人选择与政府对抗。13日紧缩措施出台时,雅典民众发起激烈的街头抗议,甚至出现了多家商店和银行被焚烧的混乱局面。

  类似局面对希腊人来说,近两年来司空见惯。从2008年希腊陷入债务危机开始,希腊的示威骚乱不断,据统计,2010年希腊大小游行罢工接近800次,2012年则可能更多。

  面孔四

  转行者

  

  弃金融回乡务农

  寻求更稳定生活

  在危机中,一些人选择了离开首都雅典等大城市,前往乡村务农。在希腊,回归乡村生活相对容易,80%的人在乡下有自己的土地或房产,这些房产通常是由祖辈传下来的。

  作为股票经纪人的潘托利斯此前一直生活在塞萨洛尼基。如今,他住在距离塞萨洛尼基50公里外的家乡卡泰里尼,工作是照料葡萄园。潘托利斯说,在塞萨洛尼基时,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回老家,在葡萄架下忙活。收拾行李回家时,“每个人都认为我疯了”。

  “我能预见,虚假增长、房产和财富泡沫终有一天会破,我想在之前抽身,”潘托利斯说,“我不是唯一受够城市的人。现在,其他人也发现,大城市没什么可提供。”

  与潘托利斯类似,今年30岁的帕帕季米特里乌由于在雅典未找到合适工作,最终回家乡养蜗牛。“留在雅典,我负担不起……所以决定冒险。”她说。

  据德新社报道,过去两年内,大约6万希腊人选择务农,选择回到老家。 在希腊青年农民协会成员米海利季斯看来,越来越多人务农是为“寻找稳定的生活轨迹和低开销的生活方式……这,务农可以提供。”

  面孔五

  移居者

  

  出现“迷失一代”

  再次掀起移民潮

  面对危机,更多的希腊人则将眼光转向国外,特别是30多岁的年轻人。《纽约时报》评论说,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比如医生、教师和工程师,正逃离希腊。“这个国家不仅是经济陷入萧条,整个社会体系也在慢慢崩溃。”

  今年1月的数据显示,在15岁~24岁之间的希腊人口中,失业率已达50%的高位,这些人被媒体称为“迷失的一代”,也被称为“国家破产的一代”。即便是那些拥有学士与硕士学位的人也不幸免,许多人毕业即失业。无奈之下,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逃离。去年9月份,有1.2万人报名参加政府组织的澳大利亚移民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前1年只吸引了42个人参与。据希腊一家报纸发布的调查,在22岁~35岁的希腊人中,每10个人就有4人积极地寻找海外工作机会。

  帕帕斯皮鲁是一名工程师,1年前就意识到金融危机比预想的更严重,他早就收拾好行囊出国了。他用1年时间在英国中部克兰菲尔德市完成机械工程师进修学业。他说,英国市场更广阔,提供的机会也更多。

  事实上,这不是爱琴海边上的希腊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希腊建国200年一再有大量国民被迫背井离乡,因为国家不能给他们提供生存机会。一战前,希腊人移民美国;二战后,希腊多数人移民澳大利亚;而1973年石油危机期间,德国成为希腊人移民新选。

  变与不变:希腊人开始学会节俭

  记者观察  本报讯 (记者 蒋林)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后,安逸的生活常会被其他国家视为希腊人生活慵懒、不思进取的标志。整个欧元区似乎都开始讨伐疏于工作又巨债缠身、不思进取的希腊“小弟”。越来越多希腊人也希望,这场经济危机能成为改变希腊人生活方式的一个转折点。

  超支消费被迫改变

  为此,本报采访到在希腊服装店工作的中国人万新,她向记者讲述了债务危机后希腊人的改变。她认为,最明显的变化是:希腊人开始拒绝过度消费与寅吃卯粮的生活方式。由于政府大规模减薪,以前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有所收敛,只能更多地关注温饱问题。据万新了解,希腊老百姓除了吃的和生活必需品,其他东西买得很少,她的服装店生意也很不好,目前很少有人光顾。

  万新的说法也得到了当地人的印证。住在希腊边境城市吉安尼他萨的安娜斯塔亚认为,政府的紧缩是必要的。“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超支消费。”她说,“我们很担心未来,所以不能花很多钱。”据她透露,希腊人还想出了省钱高招,一些人为了节省生活成本,住在边境的居民开车去保加利亚进行日常消费,包括看牙医和给汽车加油。

  福利制度让人“懒惰”

  希腊人的人生哲学是享受生活,生活讲究优哉游哉。希腊人不习惯长时间工作,工作时间从每天早晨9点到下午4点,4点后人们要睡觉;晚上8点以后,大街开始热闹起来,夜生活正式开始。

  万新认为,希腊人的“懒散”风格难因债务危机改变。她透露,金融危机后,希腊人在办公时间依旧聊天、喝咖啡、抽烟,夜生活照样丰富多彩。尽管债务危机告急,但当地人乐观精神犹存,有中国游客曾在一条步行街的货架上看见一件黑色纪念T恤,上面醒目地写着“希腊债务危机:没钱,没工作,没问题”。

  清华大学经济外交研究中心主任何茂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眼前最明显的变化是,面对国民收入的减少,人们对“紧日子能否继续过下去”仍存在疑问。因此,人们需找渠道宣泄,街头抗议就成了宣泄的最普遍方式。但他指出,抗议只停留在表达对政府未能有效解决经济危机的不满,并没有意图推翻现行政治制度,还不是严重的暴力冲突,更不是社会变革,目的是希望底层民众所表达的声音和意见被统治者听到,从而影响他们的政治决策。

  何茂春认为,希腊债务危机实际上是西方高福利制度困境的缩影。长期以来,希腊式“社会主义”让人们形成了对政府的依赖,引向懒惰。这种社会问题在债务危机前就存在,不是靠短期紧缩政策就能改变的。

  修补拯救

  最近,德法逐步对如何援助希腊达成了一致的认识,正着手拯救希腊。

热词:

  • 破产
  • 卡格尔
  • 纽约时报
  • 风暴眼
  • 良方
  • 国家破产一代
  • 小弟
  • 社会主义
  • 明镜
  • 欧元区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