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李稻葵:如何提升内需是目前最大挑战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3日 08: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2春天正在走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宏观调控基调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面对世界经济不确定性增加,诸多经济界、社科界专家委员对今年经济走势给予更多的关注

  □从出口主导到内需拉动,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目标密集出台,“内需主导”能否成为中国躲避世界经济“疲软症”的一剂良方?委员们呼吁,中国经济亟需实现战略转型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提出多年,如何加快推进?委员们认为,关键是要把金融改革和创新放在优先位置,为转型升级提供动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把脉经济走势 推动战略转型(热点热议)

  政协委员聚焦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本报记者 郭嘉

  一问

  “稳增长”靠啥支撑?

  “总的来看,去年和今年世界经济环境都十分严峻复杂。”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不经过若干年的艰苦调整,世界经济不可能在一两年内就实现全面复苏、进入新的增长周期。而2011年爆发的美欧两大债务危机是金融危机的延续,又严重挫伤了世界经济复苏的苗头。

  “但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也有被人为过度炒作的因素。”李德水认为,我们说世界经济有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是指在新的一年里,世界究竟会发生哪些具体大事件是难以确定的,但今后甚至今后几年世界经济的总体态势则是十分清楚的。“概括而言,2012年的世界经济形势是严峻的,但也有许多积极因素,会不断爆出坏消息,也会经常传来好消息;困难不会结束,经济也不会崩溃。今后若干年内世界经济总体上将处于相对低迷、时好时坏、缓慢增长的阶段。”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2011年经济增长速度、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相应出现增幅回落的态势。不少人表示担心:2012年我国经济要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靠什么来支撑?如何防止苗头性、局部性的问题演变为趋势性的问题?

  对此,李德水表示,这些担心不无道理,确实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但必须加以具体分析,不应单凭感觉去判断。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中国经济受到一定影响是不可避免、也是完全正常的。我们不应把两位数的超高速增长当做一个正常水平,而稍有回落就好像发生了不得了的大事。”李德水认为,相反要把外部影响转化为理顺内部经济关系的强大动力。要以平常心去看待经济增速适度回落的现象,并要在今年乃至以后若干年里,用更大力气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上下苦功夫,从而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经济增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增长’而没有强调‘保增长’就是这个道理。”

  李德水分析认为,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全力推进,投资对经济拉动的作用仍然不可以低估,只是要真正按照优化结构、提高投资效益的要求去努力,传统产业不能搞重复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也要防止重复建设的问题。初步分析,2012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率不会低于去年的水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李德水认为从中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重要启示:“稳”绝不是可以无所作为、松一口气,而是要憋足了劲,更加努力地工作,蓄势待发,为了更好地前进。

  “历史经验证明,每当经过一次调整或受到一次外部冲击之后,我国经济就会迎来一次大的发展,上一个新的大台阶。中国现在的抗风险能力已今非昔比,我们没有任何值得悲观的理由。”

  二问

  “扩内需”钱从何来?

  一段时间来,“内需主导”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热门词汇。

  消费领域中,伴随着房价高企、股市疲软,国人古来有之的储蓄理念正在被放大。捂紧钱袋子,似乎成了本轮金融危机教会百姓的理财之道。因此不少业界专家认为,此时实行经济增长内需主导,机遇好但挑战更大。目前我国投资比较高,因此发展空间更大的、更应该去加强的自然便是消费。

  与以往一味强调外贸不同的是,今年商务部首次将内贸置于外贸之上,扩内需成为今年商务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系列扩内需政策目标密集出台,多年来我国内需推而不动的局面有望在今年突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表示,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这是一个符合中国发展趋势的战略性规划。

  虽然已有了总体目标和思路,但具体的消费促进政策还没有出台。

  今年初,家电销售“以旧换新”政策停止施行,“家电下乡”政策确定了退出时间表。

  “未来5年,我国如果能够初步实现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目标,即最终消费率由48%提高到55%左右,居民消费率由35%提高到45%左右,未来10年20年中国经济保持8%的增长就有了重要支撑。”迟福林说。

  不过,也有专家委员表示,中国消费需求在未来20年会出现较大增长,但还不足以支撑8%的经济增长速度。一方面,民生投入不足“挤压”了居民消费,另一方面,一个“国富民穷”的运行体系,是不可能建立起健康的内需主导型经济的。“以前在南美洲像阿根廷出现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贫富差距过大。贫富差距过大后,有钱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贫穷的人还是没钱消费,这样,扩大消费就成了无源之水,消费需求就会逐渐枯萎。”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委员认为,对于中国而言,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进一步提升内需,减少简单的对外依赖,实现更深层次的国际化。还有专家认为,刺激消费的根源还是要让国人愿意花钱买自主品牌的产品,事实上,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已先于我国经历了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并从这一过程中打造出众多优秀的本土企业。

  三问

  金融创新为了谁?

  在全球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备受瞩目。

  2011年以来,由于我国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的错位与失衡导致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融资难、用工荒、高成本等多种因素叠加交织造成的生存困境。今年能否有所好转?

  国务院日前召开的一次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课题。会议明确提到“支持小型微型企业上市融资”。决策层第一次就小微企业上市融资制定的政策导向,引起高度重视。据悉,工信部也将出台一系列措施加快解决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助力其健康发展。

  “金融创新为了谁?为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样才有生命力。”李德水委员认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着力点关键在于改革金融管理体制。中央金融管理部门要放权,给地方政府相应的管理地方金融的权力,同时让其承担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的责任。

  民建中央副主席、经济学家辜胜阻认为,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高度重视如何夯牢实体经济的坚实基础,营造实业致富的市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缓解中小企业生存困境,防止实业“空心化”的潜在风险。

  辜胜阻认为,实体经济发展,则国家兴盛;实体经济衰退,则国家没落。实业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根基,实业“空心化”可能会导致经济发展停滞。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如同“皮”和“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目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充分反证了金融业与实体经济之间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密切关系,也揭示了过度金融创新、金融业脱离实体经济所造成的“物极必反”问题。同时,还要避免改革实施主体的“部门化”,防止部门利益对改革的锁定。比如“新36条”明确规定允许民间资本发展小型金融机构,但是由于中间管理层担心管理风险而难以实施,导致出现“上面放,下面望,中间一个顶门杠”的局面。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最近带着调研组考察时发现,民营企业面临五大困难,其中,汇率升值和融资难跟金融密切相关,对于前者,企业必须自身努力适应这种环境,对于后者,则可以通过金融改革和创新加以解决。他建议,各类金融机构应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帮助企业打开销路;保证中小企业资金链的通畅,缓解已经出现的三角债或多角债;完善外汇储备管理机制,鼓励中小企业“走出去”;把抵押业务扩大到农村,帮助更多小微企业得到发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郑新立表达了大力发展草根金融的意见和建议。

热词:

  • 实体经济
  • 世界经济
  • 李德水
  • 中央经济
  • 金融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