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尽管国家电网对“特高压”工程充满期待,但质疑的声音却时时传来。就在国家电网本周二刚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表示今年投资智能电网将超过3000亿元的时候,仍然有重量级的业内专家严正地反对其核心工程——“特高压电网”的建设。
其实从“特高压”电网项目还在试验阶段的时候,就已经遭遇了业内强烈的反对声音。原来电力部生产司教授级高工、国际大电网委员会会员蒙定中、包括原电力规划总院规划处长、国家电网建设公司顾问丁功扬等业内专家就是反对的典型代表。他们认为理由主要有三个:一是交流特高压技术不太成熟,上世纪经过九年运行的俄罗斯和做过大量试验的日本、美国、意大利等等其他国家都已经不再采用交流特高压技术了,但我们依然往上扑。另一方面,用交流特高压将区域电网联系起来,有导致全国大停电的危险,因为整个是联网的。目前国际发展趋势是电网同步运行的范围缩小,以促进电网安全,而交流全国联网意味着全国一个频率,此前媒体也报道过美国的大停电事故,就属于这种情况。
另外,专家们认为,特高压电网输电线路越长、电压越高,造价越高,而且超过一定距离后用交流特高压输电,损耗和阻力增大,长距离送电其实并划算。尽管国家电网公司一再宣称这个技术难题已经获得了突破,已经拿到比较稳定高压输电的能力水分了,但专家们认为实际情况并不像国家电网说的那么乐观。
其实,围绕着“特高压”项目是不是应该开展的争议,并不是今天才开始的。这四位专家的严正反对在去年的这个时候就曾经在业内引起轩然大波。这个看似专业无比的“特高压电网”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电网?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强烈的反对声音呢?
尽管“特高压”这个概念听起来很专业,但它和我们的生活却是息息相关的。一般两说电力是通过高压线路完成远程输送,再通过变压器降低电压等级供千家万户普通老百姓使用。在电力领域,通常为了减少损耗,一般是用升高电压的办法来达到多送电的这样一个目的。具体来说就是22万伏为高压,35万伏到75万伏统称为超高压,在100万伏以上就是特高压了。根据此前国家电网的解释,我国能源资源地区整个有一种分配不均的这样一个状况,西部地区水力和煤炭资源较为丰富,能够生产出很多电力;但是东部用电量大,却没有这样优渥的自然条件。于是,电网就提出了在西部就地建设电厂,发出的电经过特高压线路,远距离、大容量输送到东部和中部等经济较发达地区。
根据此前媒体的报道,“特高压”项目从实验性的项目工程上马之前,在电力整个行业之内争议就很多。在争议声中,试验工程辗转加上了一个“示范”工程,“示范”跟“实验”这两个字的含义还是有很大区别。这样一个“示范”工程于2006年8月9日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当年8月19日开工建设。但是,工程的验收却经历了长达一年的时间。在2010年12月份,包括王仲鸿在内的23位电力行业的老专家集体联名上书,但是仍然没有阻止国家电网相关项目的建设。去年三四月间,这些专家的言论曾经在《新世纪周刊》等多家媒体集中见诸报端,之后不断有反对的声音持续着,一直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