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信用卡安全受关注羊城晚报记者陈秋明摄
羊城晚报记者曾颂刘薇实习生王玲
23日有媒体称,银行内部人士透露“信用卡不设密码更安全”。理由是:不设密码,刷卡交易凭持卡人签名有效;倘若被盗刷,说明商户没有认真核对签名,银行和商户都要承担责任。假如设了密码,对不起,这是您自己的责任,持卡人应承担全部损失。
这么说来,广大持卡人是不是都该取消密码呢?
记者采访发现,信用卡不设密码而被盗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获赔付,但手续相当麻烦。银行业人士和律师都建议,从现实国情出发,设密码仍是更好的选择。
认签名,被盗刷有得赔
有媒体称,有“银行内部人士爆料”,信用卡不设密码其实更安全。理由是:
如果信用卡仅凭签名消费,如果发生丢失、被盗刷等情况,持卡人因保管不当要承担10%至50%的损失,余下损失则由商家承担,因为商家有责任验证刷卡消费时的签名是否真实。
假如信用卡凭密码交易,那么根据多数银行的信用卡章程规定:“凡使用密码进行的交易,发卡机构均视为持卡人本人所为”,“若因卡片或密码保管不善等原因造成的损失,由持卡人自行承担”。
在银行与持卡人因被盗刷出现纠纷时,法院会判持卡人负全责。
记者采访发现,从银行规定的角度看,确实如此。
留密码,实乃中国特色
作为典型的拒用密码者,网友“小女巫”说:“用签名方式消费,如被盗刷,找商家银行赔付很麻烦,还要打官司,但毕竟有得赔。用密码那种方式,一旦密码泄露,赔都没得赔。”
从网友反馈的情况看,信用卡“卡龄”较长的网友较信赖仅凭签名的消费方式;卡龄短的则普遍选用“密码+签名”的方式。这其中存在“历史原因”———信用卡最初进入国内时,普遍沿用欧美国家的签名支付方式,后来才慢慢发展出密码认证这种“中国特色”。
仿签名,商户核对难度大
银行卡“资深人士”更依赖“签名”,有没有道理?羊城晚报记者就此向某国有大银行信用卡部主管请教,对方却持不同意见:“没有密码的卡,被人拿去就可以随便乱刷,很不安全,我自己一直都用密码。”
该人士表示,若信用卡被盗,盗刷者很可能模仿持卡人的签名去刷卡消费,商户核对签名的难度很大。“在国外,如果你冒充他人签名要判重罪,我们国家的法律还不够严厉。”
长期关注银行业的律师董正伟也持相似观点,他对记者说:“从国情出发,单纯依靠签名不大现实。”他表示,一方面不少持卡人把卡借给亲人、朋友使用,或者“公务卡”持卡人不一,这怎么核对呢?收银员敢随便质疑消费者的签名真实性吗?另一方面,“排队埋单时后面一大堆人催着,别说收银员有没时间核对,恐怕你自己签名也会极度潦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