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中国沿海产业内迁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7日 10:4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武汉2月27日电(记者皮曙初)梅珍现在白天到工厂打工,晚上回家带孩子、照顾老人,而几年前,远在南方打工的她却常常只能在电话里听到家人的声音。

  一批批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步将其工厂向内地搬迁,不仅给中西部地区直接创造产值和利税,而且带来了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各种要素的“北上西移”,推动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棋局走活。

  梅珍所在的工厂位于中国中部的湖北省麻城市。这个全国重点贫困县市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大潮之中,开工过亿元的投资项目已有10余个,仅在2011年,麻城经济开发区就引进了8.7亿元的工业项目。

  新爱迪鞋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从深圳整体搬迁至麻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公司副总经理傅金平说,工厂内迁的主要原因是在深圳遭遇到“用工危机”。“在珠三角地区打工的麻城人有13万,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做鞋的,他们回来就是个宝。”傅金平说。

  麻城市是中部地区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地,全市120万人口中有21万人常年外出务工。但是,近两年这里已经显现出一股打工“逆流”,越来越多的打工者在节后选择了留在家乡,或者在家乡附近打工。

  麻城市劳动就业管理局局长罗建兵说,随着沿海产业向中西部地区的转移和推进,长期以来劳动力单向转移的局面有所改变,“逆流动”的队伍正在逐渐壮大。种种迹象表明,中西部地区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长期以来“孔雀东南飞”的格局正在发生改变。

  中国已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总体战略。在宏观战略指引下,中国正努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均衡的“短板”,赋予相对落后地区更大的政策空间,鼓励更多的沿海企业向内陆转移。

  由于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基础设施包括地价等成本的上升,迫使制造业逐步向中部劳动力输出大省转移。湖北省商务厅厅长周先旺说,中西部地区有资源、交通、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素质较高、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和广阔的腹地市场,为沿海及国际产业转移提供了回旋空间。

  产业转移拉近了区域经济版图上的“海拔差异”。统计显示,2011年东、中、西部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分别为20.1%、27.5%、28.7%,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工业增速均明显快于东部。2008-2011年,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四年超过东部地区,全国增长重心从南到北、由东至西不断拓展。

  梅珍和她的同事们并不关心区域均衡发展的动力机制,但制造产业在“家门口”的发展,带来家庭生活的极大改观,却是他们的一致感受。“常年外出打工,孩子的教育是大问题,留在家里,心里踏实些。”与梅珍同一个车间的陶维英告诉记者。

  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劳动力输出地区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这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个侧影,也是制约农民工群体“幸福感”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产业转移的加快,这种局面或者会有所改观。

  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超过1100万人,但“家门口”就业持续增加,去年省内就业达到550万人,比上年增加45万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预计,今年农民工省内省外务工比例将达到五五开。

热词:

  • 区域均衡发展
  • 区域协调发展
  • 梅珍
  • 留守儿童
  • 区域经济
  • 沿海
  • 短板
  • 孔雀东南飞
  • 幸福感
  • 中西部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