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张海英:解出租车业困局 个体经营是“药方”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07: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频发的的哥“停运事件”与公众“打车难”现象,终于唤来监管者出手“疗伤”。尽管过去地方管理者采取了一些措施,如治理“黑车”、下调“份子钱”等,但收效不显。

  三部门这次表态,坚决不搞“样子货”、“面子工程”,要用制度来破解基础性、长期性难题。但是,仅从已披露的信息来看,推行员工制经营模式、实行工资集体协商等,能否破解的士行业困局还是一个大大的问号。

  目前,部分大城市的大型出租车企业已经实行了员工制经营模式,例如,某省会城市2010年就以员工制取代旧有的“买断”、“挂靠”管理方式,以解决服务质量问题。但的哥 “拒载”、市民“打车难”现象依然存在;再如,工资集体协商制在全国推行已有多年,但“企业不愿谈,职工不敢谈,工会不会谈、不能谈”的现象广泛存在,如此,还能完全指望集体协商破解的士行业困局吗?

  据《工人日报》28日报道,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1年底,全国出租车行业企业建会率为77.39%,从业人员入会率为69.32%,集体合同仅在个别城市得到推行。这说明,无论是工会建会率还是的哥入会率,显然都与集体合同的落实不成正比。也就是说,即使有工会,的哥也加入工会,也未必有工资集体协商。可见,工资集体协商只是听上去很美。

  在笔者看来,造成工资集体协商在出租车行业难推行的原因,表面上看是工会不给的哥撑腰,相关制度不撑腰,实际上还与我们的出租车管理体制、机制有关。当地方政府管制着出租车准入数量,并把出租车经营权给予少数企业时,企业显然就垄断了经营权,的哥们即使 “组团”维权,恐怕也难与出租车企业公平博弈。

  所以,要想破解的士行业困局,除了工会、制度为的哥撑腰外,关键是政府要改变管理思维,打破行业垄断,允许更多的企业参与经营,甚至允许个体化经营。早在1999年,浙江温州的3000多辆出租车就实现了个体经营,开创了“温州模式”;2008年,海口市也以法规的形式赋予了个体户的出租车经营权。这些地方有成功的经验,为何不推广?

  我们要意识到,出租车行业不是纯粹的商业领域,而是一个具有准公共属性的行业。解决公共服务行业问题的办法不外乎两个:要么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或加大减税减费力度;要么放开市场鼓励竞争。

  其实,出租车行业只要放开市场鼓励竞争就可以了。通过竞争可降低“份子钱”、保障的哥休息休假权和劳动收入,同时还能调动的哥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缓解市民 “打车难”,因为无论是的哥还是消费者都有更多选择。当然,也需要完善《城市出租汽车管理办法》,规范行业管理,让地方政府部门、出租车企业、的哥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市场进入良性竞争。

  据相关报道,欧美国家出租车行业改革经历了从 “数量管制”、“价格管制”向“质量管制”、“安全管制”转变的过程。例如,伦敦出租车改革在放松数量和价格管制的同时,加强了对出租车的质量管制,改革使得大量新的从业者进入出租车行业,通过竞争降低了出租车价格,同时出租车数量也增加了,大幅降低了消费者等车时间。显然,要破解的士行业困局,目前我们需要的是行政力量强行推进,打破行业垄断,从“数量管制”向“质量管制”、“安全管制”转变。

热词:

  • 药方
  • 工资集体协商
  • 出租车行业
  • 困局
  • 个体经营
  • 价格管制
  • 打车难
  • 车业
  • 出租车企业
  • 经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