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朱国凡:商业家的顿悟时刻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8日 11:3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全球商业经典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出走

  “不必那么多,一年减10斤,坚持就好。”

  在朱国凡的办公室,我开玩笑地说准备向他学减肥,理想是一年减下40斤,朱国凡听了非常认真地给了我一个更“合理”的建议。

  身为健身行业的大佬,朱国凡在北京的健身方式却是徒步绕行二环、三环——这种“行走”的习惯,他已经“坚持”了快十年。

  2003初,朱国凡从事业的高峰跌至谷底——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祸不单行——投资失败、人心不稳、身体“三高”。想想自己30多岁的年纪,就要这样下去,朱国凡颇有几天寝食难安。

  他做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停止服药,从上海徒步出发,只身一路向北,目标北京。“头10天大脑一片空白,就是埋头走路,”朱国凡回忆说:“10天之后,思维越来越清晰,往事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浮现,一辈子的事儿都想清楚了,越走越兴奋。”

  这一走就是44天。到达山东德州时,因为北京爆发SARS疫情,朱国凡的旅程也就此结束,这时 “三高”已经离他而去,所有在上海办公室中无法参透的关于个人与公司前途的纠结也已化为清晰的解决方案。

  2003年底,电影《手机》上映,影片中出现的“良子”品牌和Slogan一时间家喻户晓。这是朱国凡从头创业、重塑品牌的第一家店,也可以说是他44天“出走”的直接产物。

  朱国凡一直声称上市从来不在他考虑之中,因为他在乎的是“成就”而不仅仅是“成功”。“但是,”他还是忍不住算一笔账:“光把北京这些直营店打包上市,我就得有二、三百亿的资产。”。

  他毫不犹豫地把今天的“成就”归功于那次“出走”。这甚至成为他的一种工作方法——通过行走来认识和了解一个人——“能玩到一起才能合作。”

  “明年我们要纪念出走10周年。这是良子的一件大事。”

  心灵之旅

  朱国凡的经历让我想起黄怒波的南极之旅。中国企业家有两个人以登山著名:王石和黄怒波。而黄怒波更以“独狼”著称,最“独”的那一次就是在南极。

  他刻意地让直升机把自己单独空降在南极大陆,一个人拉着几十斤重的装备,在苍茫的冰雪大地上走了7天到达营地。这7天,“几辈子的事儿都想完了”。

  虽然是7天对44天,朱国凡听了这个故事还是难掩钦佩:“真牛逼!”

  这种钦佩并不像乍一看上去那样简单。

  朱国凡佩服黄怒波什么呢?其实,他自己“出走”期间,每天住10块钱的店,吃一块钱的饭,作为一个富人,这股“狠劲儿”一定也会有不少人佩服。他佩服黄怒波比自己更狠、更不要命吗?

  也许。但也许还有别的因素。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对于更多人来说,他们会佩服朱国凡的44天,但却无法理解黄怒波的7天。朱国凡事业受挫,自我“放逐”,相当于卧薪尝胆,终于反败为胜,这是人们熟知的情境模式;而黄怒波如日中天,却屡屡轻身犯险,不要说一般人,连他的亲人都不能容忍。他儿子就曾威胁说:“你再登山,我就吸毒!”

  事实只能是,在朱国凡的经验中,一定有与黄怒波共鸣的部分,同样为那些佩服他的人所不理解。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他才可能真正钦佩黄怒波。

  虽然每个成年人应该都有属于个人的“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体验,但对于他人,人们还是习惯于从功利的角度去解读。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从一般经验来看“毫无必要”,通常就会被归入“不可理解”一类。

  但如果我们足够认真,就会发现在商业故事中,这种不可理解的事情在所多有。

  王石以60“高龄”负笈哈佛,他需要一个学历吗?陈年在卓越网CEO与凡客创始人两段职业生涯之间曾经“出走”一年写一本小说,据说其间天人交战,欲罢不能,好端端把自己整得七荤八素,何苦来哉?史玉柱在“巨人大厦”之后,跑到内蒙古的沙漠里闭关,出关后有了脑白金,不知道所闭何关?只听说后来他帮当地重建了一座庙,看来颇为感念······

  演员陈坤去年组织了一伙人去西藏,刚刚出了本书。他在新书宣传时经常讲到的一句话也许可以为上述难以理解的行为提供一个参考答案:

  “每个人的一生中至少需要一次心灵之旅。”

  自由

  商业的的目的与价值何在?

  传记作家们一致认为乔布斯早年作为嬉皮的游荡生涯对他后来的精神特质影响甚大。他自己曾经回忆在印度赤足游历的经历,看到那些同样赤足、褴褛的乞丐,他忽然有一个感悟:“有的人生而贫穷,有的人选择贫穷。”

  他说是不是贫富,而是自由。

  在商业故事中,虽然“第一桶金”作为保留节目,老少咸宜,喜闻乐见,但却没有任何一个商业故事能确切地告诉你一种赚到第一桶金的方法,因为这里面往往有太多运气的成分,所以看多了反而会有“成功不可复制”之慨。归根到底,这类故事大多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这两者的区别,就是乔布斯说的“生而”和“选择”。选择当然基于自由,“生而成功”有时候却会成为禁锢,所以才会有“出走”的“心灵之旅”。“出走”有的看似被迫,像朱国凡;也有的好像自讨,如黄怒波。这两者所以区别只是因为外在境况小异,而内在的焦虑却是一致的。

  《坛经》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唐朝——就在冯唐写的《不二》那个时代——有一个非常有学问的和尚,他以勤奋持诵《法华经》著名,已经念过三千部了,但内心仍有不安。终于有一天他起身远赴南华拜见六祖大师,一见之下豁然大悟。大师也告慰他说:以前是《法华经》念你,以后可以说是你念《法华经》了。

  我们已经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时势造英雄”,接下来也该看看“英雄造时势”了。

  这和“出走”有什么关系呢?

  在电影《天堂电影院》中,放映师Alfredo对小Salvatore说:“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会以为这就是世界。”

热词:

  • 朱国凡
  • Alfredo
  • Salvatore
  • Slogan
  • 出走
  • 法华经
  • 三高
  • 英雄造时势
  • 成就
  • 行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