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3月9日电(记者于文静、齐中熙)随着乡村城镇化进程加快、工业园区向近郊农村拓展,以及公路铁路建设用地需求增加等,涉及农村征收土地的案例越来越多,信访等情况也日益突出。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奉化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呼吁,要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征收后续工作,对失地农民更要授之以渔。
“现在农村征地方面的最突出问题有三个。” 傅企平说,首先是土地征收价格偏低,补偿价格是按照土地原用途产值倍数计算,加上作物兑现,一般仅几万元一亩地,这与土地开发后产生的高价存在很大溢价空间,农民土地被征收后失去了几乎唯一的资产,由此带来的落差可能产生不稳定因素。
“其次,土地征用款分配不合理。要么全部进入农民腰包,要么部分被集体截留,因此带来一些矛盾。”他说。
此外,农民缺乏良好安置措施是一个更大问题。“征地部门将土地补偿款、安置补助费和青苗补偿款一次性付给农民,再无任何后续措施,从长远来看,一旦农民用完这笔钱,又没有其他收入来源,肯定影响社会稳定。” 傅企平说。
今年两会上,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对失地农民来说,解决长远生计才是根本,相关部门要做足做好农村土地征收的后续工作,既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傅企平等代表和委员建议,要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完善养老保险。作为一项政策性保险,目前,该类保险还属自愿阶段,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率。
——加强技能培训。失地农民普遍存在年龄偏高、学历偏低、技能缺乏的问题,再就业困难。培训应和土地征收工作同步进行,根据当地就业岗位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出家政服务、园林养护等适合农民的培训,建议实行同等条件下失地农民优先就业。
——推出创业基金等激励措施。建议政府部门从土地征收的溢价收入中拿出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失地农民创业,或推出贴息贷款扶持其创业。
——加大舆论引导,鼓励尽快转型。引导失地农民改变“等”“要”的思维,变消极等待国家扶持为积极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