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三公经费单列公开、行政经费项目首次公布,这些之前公众呼吁的事项将在北京得到落实。近期,北京各个预算单位将公布今年的预算报告,人员工资等项目也在公开之列。
北京市今年一共有将近80家预算单位公开预算报告,目前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重大项目指挥办公室都已经公开了今年的预算。和去年相比,今年公开预算经费的单位范围是增加了不少,去年北京市只有57家单位公布预算,使得公众认为这个口径过宽,看不出钱具体花在了哪儿?北京市财政局表示,今年北京报送市人代会审议部门的预算单位从去年的57家增加到将近80家,除了涉密单位外,这些单位都需要公布预算报告。在今年的公开内容中,这些部门的预算编报就增加了“三公”经费的预算报表,对“三公”经费单独列示。
北京市对行政经费支出的项目也进行了明确,这些项目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其中除了包含普通的对人员的工资、福利、补贴进行公开之外,还有各个单位的后勤保障费用,这些费用就包含办公印刷费、水电费,还包括网络维修费、物业管理费、办公用房租赁管理费等等,行政经费支出公开的透明度大大增加。
“三公”经费是指财政拨款开支的因公出国经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长期以来,公众一直希望能够公开这笔费用,希望知道纳税人的钱到底怎么花,花到哪里去了。2011年是我国“三公”经费公开的破冰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推进政府预算决算公开,98个中央单位,北京、上海、广东、陕西等省市公开了“三公”经费。报告明确指出,2012年将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大力精减会议和文件,深化公务用车制度改革,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三公”经费的公开成为治浪费、降成本的有力杠杆。去年4月以来,中央各部门第一次陆续公开“三公”经费的帐单,迈出打造“阳光政府”的重要一步,让人们感受到中央整治“三公”铺张浪费、打造阳光廉洁政府的决心。目前看来,尽管大多数“三公”经费公开尚停留在公布支出总额的阶段,但在一步步推进过程中,社会的信心正在逐渐增强。
这种示范效应正在显现,相信未来不仅是公开经费单目数量增多,对公开数据的解读也更加明确,现在不少民众的共同感受是,有的部门报表罗列了一大堆数字,但却没有必要的解释说明,让人们读来一头雾水;有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仅是寥寥数语,一些部门之间的“三公”经费差距之大令人费解,老百姓很难看得懂、看得清,所以要真正形成长效管理机制,还是要靠制度来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