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盛松成:利率市场化是运用好社会融资规模的前提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1日 21:0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 摄影/裴小阁

  ]

  2011年,人民银行已经按季向社会公布了社会融资规模的有关数据,而从今年开始,人民银行决定将按月公布这一数据。但目前社会上对其还有些质疑。盛松成把这些质疑总结为四个方面:一、有人提出推出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指标是不是要取代货币供应量(M2)来作为货币政策唯一的重监目标。二、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推出是不是有理论支撑,因为这是个新的指标,有人觉得可能缺乏理论支撑。三、是否能够有效的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在两次政府总理工作报告当中都提出了要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怎么保持?能不能有效的调控,这也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四、作为一个指标,必须能够准确及时的统计反映,社会上对于这方面也提出了质疑。

  对于这几方面的质疑,盛松成认为,对于第一个质疑,盛松成认为这是一种误解。社会融资规模指标的推出不是为了取代M2,要说取代它是取代人民币贷款,因为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等于是一个货币的两个面,是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的关系,不是相互取代的关系。

  对于第二个质疑,盛松成表示,在提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以后,有人觉得它缺乏理论基础、理论支撑,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解。因为社会融资规模实际上有着非常深厚的经济基础,主要有两个理论来源:一个是货币供给理论当中整体流动性理论和金融中介机构理论。

  金融中介机构不仅仅包括商业银行,也包括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所以,货币当局不仅应该控制传统的货币供应量,而且应该同时控制整个社会的流动性,也应该控制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中介机构。

  第二个理论基础是货币供给理论当中的信用观点理论。比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认为,除了从商业银行的负债方,也就是货币供给这方面去传导以外,还应该从商业银行和金融体系的资产方,也就是社会融资规模这个方面去传导,这些理论有着非常深厚和成熟的理论基础。

  另外,把社会融资规模作为中间目标,实际上还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是货币政策能否有效调控社会融资规模,二是社会融资规模能否显著影响实体经济。这也是所谓货币政策当中的相关性和可控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央行对2002年到2010年间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的年度和月度、季度数据进行深入的检测。结果表明,社会融资规模与实体经济的各主要指标都有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也就是说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的工具来有效的影响社会融资规模,所以它是完全适合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的。

  但盛松成也指出,在真正解决社会融资规模的调控问题之前,首先需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只有真正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才能有效地调控社会融资规模,在这一点上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热词:

  • 融资规模
  • 盛松成
  • 利率市场化
  • 货币政策
  • 理论来源
  • 金融中介机构
  • 货币供给
  • 实体经济
  • 理论支撑
  • 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