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3月12日,由国内轨道交通权威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来到重庆,对我市“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进行科技成果鉴定,认为重庆跨座式单轨项目研究成果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2号线催生一条产业链
我市第一条轻轨2号线,也是国内第一条跨座式单轨交通线路,2005年投入运营,因其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运行噪音低等特点,取得了良好的运营成效。
“重庆在引进单轨技术的同时,对该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并进行国产化研发。”轨道集团董事长沈晓阳称,包括轨道集团在内的10家单位,共同实现了单轨技术资源的整合集成,而且初步形成了以单轨技术为核心的产业链,建立了单轨技术产业研发基地,为单轨技术在国内外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1年,同为单轨交通系统的轨道交通3号线成功投入运营,其线路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
研发成果“一箩筐”
在单轨国产化研发过程中,我市掌握了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创新性成果。
其中包括,在国内首次完成了单轨列车总体设计和研发。自主研制了跨座式单轨交通关键技术的道岔、转向架等,掌握了车辆关键部件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了全新造型车体和关键技术集成的一列六辆编组列车,已投入运行,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和超过了国外同类产品水平,车辆国产化率达90%以上。
目前,研究成果已经在重庆轨道交通2、3号线工程上得到应用。
在项目研发过程中,重庆建成单轨工程示范基地1个、整车生产基地1个,并生产自主知识产权六辆编组样车1列,产品中试生产线7条;编制并发布国家及行业标准5项,企业技术标准32项;申报和获取专利35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8项;形成新产品63个;培养了10支研发团队;获直接经济效益100多亿元。
国内顶尖专家高度评价
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均为国内轨道交通领域最顶级的权威专家。包括国家发改委轨道交通国产化专家组副组长、建设部轨道交通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施仲衡,国家发改委轨道交通国产化专家组成员、前北京地铁总工阎景迪,建设部轨道交通专家组副组长、中国地铁工程咨询公司周庆瑞等。
经过严格的审查和现场考察,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我市“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究方法科学合理,结论可信,手段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研究成果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技术空白,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其中车辆牵引、盘型制动、新型车载ATP、平移道岔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为培育、发展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装备新兴产业和向国际上推广应用跨座式单轨交通技术,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与装备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