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多肽肥破解微利困局 还要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14: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论产量、用量和影响力,氮肥当之无愧是全化肥行业的“老大哥”,但由于近些年产业布局不合理,产能相对过剩所引发的市场动荡令相关厂商谈“虎”色变,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规模不大的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产品结构调整,在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永济中农是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分公司,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永济市北郊,前身是山西省永济县投产的一个小合成氨厂。刘乃仓说,“3000吨的合成氨、12000吨的碳酸氢铵曾是我们当年最大的年产能。要知道,这可能还不及大厂子1个订单的量。”

  “如何活下去?”作为企业带头人,刘乃仓的思路很明确:上新项目、开发新产品。然而资金却成了首要问题。

  “很多企业的‘一把手’都怕引进外边资金会失去控制权。”刘乃仓笑着说,“我却没有这些心理负担。”2002年底,刘乃仓带着对企业的未来规划,主动找上中农集团。2003年元月,中农集团注资3000余万元,永济中农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钱有了,怎么花?刘乃仓把目光聚焦到了多肽尿素身上。“我们做化肥的,产品好不好企业说了不算,经销商说了不算,农民说了才算!”刘乃仓告诉记者,多肽尿素是在普通尿素中加入了一种“金属蛋白酶”。酶具有强大的活化能力和作用,多肽就是多种不同功能的酶聚合在一起的物质。由于酶的作用,在同等产量情况下,多肽尿素施用量可以减少20%,而化肥的吸收利用率却能提高到60%。“正是这一增一减,不仅节约了能源,减少了污染,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化肥在粮食生产中投入量递增、效率降低的瓶颈,为粮食稳产高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选对了产品,如何打开市场局面成了永济中农的第二步难题。刘乃仓对此没一点犹豫,“下最大力度推广多肽尿素。”公司宣传直通车一直活跃在全国主产粮区,为产品销售做好铺垫。同时,公司还聘请农科院的专业讲师对农户进行集中授课,举办农化知识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学使用多肽尿素的宣传,使农民从不认识到接受,还成了回头客。据不完全统计,公司多肽尿素农化宣传直通车先后深入山西、陕西、四川、甘肃等地,举办多肽肥料专题讲座达20多场,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

  2011年,尝到了创新甜头的刘乃仓又做出一系列举措:上马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合成氨装置原料结构调整技改项目,使以粉煤为原料变成现实,彻底解决了原料受限的瓶颈;合作研制、生产出多酶金尿素。“这种尿素具有三大主要功能:肥效长、利用率高、抗病性强、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产量。”刘乃仓对记者说,“目前,这种新产品已远销到黑龙江、新疆、安徽、陕西、云南、四川等地,农民朋友普遍反映良好。”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合成氨厂,到今天的全国“化肥生产先进单位”、山西省“管理先进型企业”,永济中农在竞争激烈的化肥市场中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2003年,企业尿素产量12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2011年,尿素产量只增长到16万吨,总产值却增长一倍多达3.2亿元。“下一步,我们要在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推动技术进步,发展农化服务,培育品牌和营销网络上做文章,把企业做精、做强。”刘乃仓对未来充满信心。 文/本报记者 梁 婧

热词:

  • 多肽
  • 刘乃仓
  • 尿素
  • 产品结构调整
  • 金属蛋白酶
  • 老大哥
  • 农化
  • 合成氨厂
  • 产能
  • 产品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