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社的一则消息又让人一惊,近期,菜花甜妈买菜好送的大葱居然身价倍增。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居民反映,花10元仅能买到两根大葱。去年这个时候每公斤只要2.4元到2.8元的大葱,今年每公斤价格已涨到6.6元,高的还达到7.4元,甚至接近10元。
是什么原因使涨价后的大葱风头盖过禽肉和鸡蛋,事情明摆着,前年、去年大葱多的时候,农民交售的田头价每公斤不足0.2元,甚至还没人要;连续两年的坏行情让葱农吃足了苦头。“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今年葱农大大缩减了种葱的面积。葱少了,价格必然会上去。
现在的问题是,农民田头交售价涨不了多少,而市场上的葱价却一个劲地往上窜,这根本问题就出在中间环节上。有人观察了大葱从地头进入老百姓餐桌,至少要经历“田头小贩—经纪人—运输户—大批发市场—小批发户”等四、五个流通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人员成本、资金成本、利润等等。由于层层加价,到市民手里,往往是“市民花一元,菜农得一毛”,去年大白菜农民地头价一斤只有一毛,甚至只有五分,在城里卖到居民手里每斤大白菜八毛甚至一元钱。现在两根大葱农民田头价也不过一元钱,而在市民买进时却要10元钱,农产品的“卖难买贵”困局实在是该破破题了。
如何才能打通流通环节的“最后一公里”?看来,农产品的批发市场要改改收费环节多,收费高的现状。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没有将农产品市场建设完全市场化。在美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土地及设施由政府购买并投资建设,甚至市场建设的配套工作也是由政府完成的。韩国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在全国普遍建设公营性农产品批发市场,美、日、韩等国家,还无一例外的免除了农产品市场的各种税收,农产品市场由此降低了经营成本,保持了商品价格的稳定。
由此可见,我国农产品价格的忽高忽低,有农民信息不畅而造成的种多种少等原因,但更大的问题出在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如若能让农产品市场更多地体现公益属性,政府在农产品市场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精心筹划农、超对接,努力减少农产品的流通环节。唯此,既能求解“市民花一元,菜农得一毛”的农产品“卖难买贵”的困局,也能避免两根大葱卖10元的尴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