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江国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1日晚宣布,国务院近日批复《东北振兴“十二五”规划》,决定在2015年将东北地区基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兴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以及重要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面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规划》更加突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这一主题主线;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这一动力机制;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杜鹰表示,中国还将深化东北地区沿海开放和提升沿边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建设向东北亚开放的重要枢纽;支持大连、丹东、黑河、满洲里、珲春、绥芬河等扩大开放,深化中俄地区合作,设立中俄地区合作发展基金,推动黑瞎子岛加快建设对俄合作示范区。
作为中国最早的工业区,东北地区曾经为新中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下汗马功劳,提供了大量的机械装备、能源和农产品。自上世纪80年代后,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云集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沿海发达省市,面临产品竞争力不强、资源枯竭、失业问题比较突出等问题,成为中国“锈蚀的工业带”。
2003年,中国政府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做出了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九年多来,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历史遗留问题逐步解决,社会民生不断改善,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规划》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地区经济、社会、民生、生态等振兴目标:城镇化率将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0%,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12640万吨,森林覆盖率达37.5%。
民生方面的目标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镇新增就业7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下,新建保障性住房310万套,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
《规划》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东北振兴的重点任务: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首要目标,巩固发展现代农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建设富裕美好新农村;完善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提升传统工业,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服务业,积极发展海洋经济;优化区域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依托科技和人才资源,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据发展和改革委东北振兴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老工业基地振兴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一项长期复杂的任务,制约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尚未得到根本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