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文化消费调研行系列①:电影票价,谁说了算?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2日 13:2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继广电总局“电影票价限折令”引起舆论热议后,两会期间,导演张艺谋、冯小宁等6位政协委员在“加强对电影产业支持和整顿”的联名提案中一致呼吁:电影票价——该降。关于电影票价的话题引发社会持续关注,有人认为这实为利民惠民之举,票价当降;也有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价格调整的权利应该交给市场”。电影票价究竟该何去何从——

  编者按

  文化消费既是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生产的最终环节。发展文化消费不仅关系到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关系到公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走近文化消费市场,走近每一个消费主体,剖析文化产品的内涵功效,探索文化消费领域的热点问题——本版今起特开辟“文化消费市场调研行”系列报道,对文化消费发展中的新成就、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专题调研,以期为扩大文化内需、拉动文化消费有所贡献。

  1 市场,“治高”也需“治乱”

  行人从电影海报前走过。/CFP

  一位影院经理向记者抱怨,最让他犯愁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好片子在黄金时段放映时“一票难求”,人山人海,排队长龙见首不见尾,他苦于不能立刻提供更多的座位;另一件则是烂片子“一人难求”,“曾经因为预估某部片子放映效果不会太好,我们影院送出150%的赠票,结果上座率还不到50%。”

  从他的忧虑不难看出电影票价调整的两难局面——“供不应求时自然不会降,无人喝彩时就是送也没人来。”由此可见,一是脱离了市场需求来谈论降价是不现实的;二是所谓民众的降价诉求,其实是“买便宜票,看好电影”。

  表面看来由电影院自行决定的电影票价实则是市场供需寻求平衡后的结果。一般来说,电影院根据进口大片、国产大片、普通电影和特种片四类分别设有基本定价标准,除了些强势电影会在谈判中约定最低限价。当然,不同电影院因其设备、服务的不同在票价上有所差别。

  “政协委员等人的降价提案可以尝试,但票价终究要由市场决定。”在北京新影联院线发言人高军看来,票价既不能由政府主管部门强行规定,也不能由经营单位自作主张。“现在的电影票价肯定有下降空间,但银幕数还是紧缺资源的情况下,下降过程较为漫长,而且一个‘降’字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现在电影票价市场混乱无序应引起重视,有的高得离奇,挂牌价标到180元、200元,个别票甚至被黄牛炒到400元;有的则低得离谱,团购票低的有一二十元,甚至部分特殊票只有2元、3元。”上海联和院线副总经理吴鹤沪认为,电影票价改革不仅在于“冶高”,关键要“治乱”:把高的降下来以维护观众权益,把低的涨上去以维护行业利益。

  以往经验表明,一味限高会滋长市场投机行为:大片放映时,“黄牛”不惜彻夜排队,将买来的“限价票”高价卖出,不仅影院利益受损,观众也并未受惠。同样,不计成本的“低价”容易引发市场的过度打折、恶性竞争,也让观众热衷于“寻找更低廉的票”,反而不利于市场的稳定。

  “一些影院的低价倾销行为目的是为了招徕人气,牺牲了票房却赚取更多如超市、餐饮等增值服务,实际上是影响了制片方利益;而且这种不公平、不透明的降价行为也增加了主管部门的统计监管难度。”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

  电影质量决定了票价高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尹鸿教授认为,不同质量影片、不同放映时间、不同影院服务、不同收入人群间票价拉开距离是必然的,市场会对供求进行合理调节,也是电影票价体系不断完善的必然。

热词:

  • 票价
  • 电影票价
  • 电影市场
  • 电影海报
  • 电影产业
  • 文化生产
  • 票价水平
  • 文化消费
  • 消费主体
  • 文化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