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这些“半成品”之所以能够上路,背后乃是执法部门对相关培训、考核、发证等监管不力。
亲,你的驾照是怎么拿到手的?面对这样的问题,许多司机可能会有不少感触。现实中,驾校培训“偷工减料”有之,考试环节操作猫腻有之,先有驾照后练车同样有之。凡此种种,构成了一幅奇怪图景:拥有驾照并不等于有能力开车上路,许多人开车的技术是在拿到驾照后,凭着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在剐剐蹭蹭中练就的。
这不是我的臆想。据世界银行道路安全中心的调查,我国数量约占30%的新手驾驶员,酿成的车祸占到所有车祸的43%。新司机被戏称为“马路杀手”,看来并非没有根据。如何化解由此带来的马路安全威胁?公安部交管局近日推出多项新措施,凡是发生交通死亡事故的,要对司机考试、发证等环节进行责任倒查。这体现了执法部门对生命的尊重,但要真正落实起来恐怕难度不小。一来即便考试和发证环节存在问题,其形式上也往往披着合法外衣;二来这些环节之所以存在问题,很大程度上与交管部门脱不了干系,当真要彻查起来难免阻力重重。
与其事后倒查,不如从严把好驾驶员上路前的每一道关卡。当前我国交通事故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与驾驶员水平有关,表面上取得驾照的人,实际上并未达到上路资质。郑州市运管局局长曾说,郑州每年有25万人从驾校毕业,“其中有三分之一会是马路杀手”。这些“半成品”之所以能够上路,背后乃是执法部门对相关培训、考核、发证等监管不力。
人们总是习惯将板子打到驾校身上,驾校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用不正规的方式让学员拿到驾照,这些确实普遍存在,也是制造马路杀手的直接原因。但是,造成驾校此种混乱局面,我以为主要责任在于监管部门。基于“利益均沾”的潜在规则,驾校与交管部门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利益共同体,二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所驾校的生源多寡、利润厚薄,往往取决于其和交管部门的“关系”远近,“关系”硬的自然容易通过考试让学员免遭麻烦。路考走马观花,补考交钱就过,驾校成为学员与交管部门的居间人。在这样的利益裙带关系中,无论是驾培机构的资质还是学员培训的质量,都难以保障。
严格查处考试、发证等环节的违规操作,进一步规范驾驶培训程序,加强相关责任追究,这都符合公众对马路安全的期待,是确保驾驶员培训质量的好举措,但必须提醒的是:如果不从根子上切断交管执法部门与驾校的利益脐带,谁能保证实际执行时不打折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