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复旦将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 评教授可"一文定乾坤"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8日 15: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民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国内的高等院校,要想评上个教授、副教授,发表论文的数量是条“硬杠杠”,升副教授需4-6篇,升教授需6-10篇,还要发表在“核心期刊”“权威期刊”上。这个职称评定的死规定在复旦大学将被全面打破。记者昨天从复旦人事处获悉,今年,复旦将全面推行“代表作”制度评定职称。今后,复旦教师拿得出过硬的研究成果,并通过专家组的严格评审,哪怕是只发表一篇论文,也能获资格参加副教授、教授等高级职称竞聘。也就是说,在复旦,不管你多年轻,都有机会当教授,而且是“一文定乾坤”。据悉,这一“代表作”机制自2010年始在个别院系试点,去年已在该校文科院系全面实施。

  今年31岁的郭永秉在去年年底成功评上了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的副教授,是复旦中文系目前最年轻的副教授。他是“代表作”制度的第一批受益者,在此之前,他甚至不具备申报资格。2011年9月,郭永秉前去申报副教授职称时,按照传统的评价标准,评副教授至少要在核心期刊上发表5篇论文,而且,至少要有一篇是登载在权威期刊(学科内的顶尖刊物)上的。郭老师研究的古代文字属于“冷门”,在学科权威期刊目录中,符合郭永秉的专业期刊只有一本双月刊《中国语文》,由于往往要嵌入古文字字形图片,排版麻烦,这本杂志极少登载古文字的研究论文,一年顶多有一两篇。国内研究古文字的核心从业人员不下百人,郭老师想排上队在《中国语文》发表论文难如登天。这样,按传统标准,郭老师评副教授没有希望。

  根据“代表作”制度,郭永秉找到了出路。“代表作”制度的基本做法是,在高级职务聘任工作过程中,申请人可以自主向所在学院提出申请并提交1—3篇代表作。学院学术评估通过后,由学校随机选择5位校外具有较高学术声望的学者,如学科带头人、院士等,匿名对申请人是否“真正优秀”“能否破格”“是否胜任”等问题进行学术评估。根据专家的学术意见,决定是否同意候选人参加竞聘。最终,郭永秉顺利过关。

  复旦人事处处长周亚明表示,“代表作”制度的核心是“由同行主导的学术评估”,这是国外名校的普遍做法,“它更加注重科研的原创性,学者不再依靠论文数量,而是以质量取胜。一些单靠‘熬年头’想晋升的人就更难了”。

热词:

  • 代表作
  • 复旦大学
  • 副教授
  • 郭老师
  • 冷门
  • 中国语文
  • 学术评估
  • 古文字
  • 发表论文
  • 核心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