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红外探测、超光谱成像、反射镜材料……此时此刻,围绕地球运转的多颗卫星正利用这些技术打开“天眼”、“透视”世界。昨天,沪上科研院所牵头研制的3项空间遥感技术,共夺得2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我国气象卫星“风云三号”B星上搭载的“红外分光计”是其主要遥感仪器之一,用于现代数值天气预报、气候与环境监测。这项研究成果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殷德奎等完成的“星载宽光谱大气垂直探测关键技术”项目,此次获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作为国内首台此类遥感仪器,这种红外分光计与国际领先的同类仪器相比,遥感通道多了6个。它为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预报,实施灾害风险影响评估。
获得市技术发明一等奖的 “多维精细超光谱遥感成像探测技术”项目,同样出自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所,由王建宇研究员等完成。项目主攻超光谱遥感成像与激光三维探测相结合,在国际上率先研制出这种多维遥感集成系统,还发明了多种精细的分光新方法。仅此一个项目,已获发明专利17项,并在航天、航空和气球遥感成像探测中均获应用,满足了地质、海洋、农业、环境等领域对探测目标准确识别的迫切需求。
遥感仪器需要关键材料支撑,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江东亮院士等完成的市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解决了我国空间遥感成像技术快速发展的材料瓶颈问题。这一“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材料研制及应用”项目在国际上独立提出一种技术路线,掌握了700毫米口径相关材料的制备技术,打破了我国大尺寸反射镜材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首次实现这种核心部件国产化,并成功用于我国对地观测航天器,大幅提高了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