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谢永明
可持续发展概念,代替了工业革命以来那种“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概念,是人类生存、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革命。中国是国际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20年实践,证明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世界需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成绩与问题
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努力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是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可持续发展方面,我国近年来取得了较好成绩。到2010年,全国人口控制在14亿以内,年平均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基本遏制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得到基本改善。“十一五”污染减排任务超额完成。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法规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不少问题仍然存在。人口已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沉重负担。人地矛盾冲突明显,中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30%,人均草地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林地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25%。全年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巨大。
在可持续发展意识与机制方面,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些地区仍未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经济增长道路,机制的不健全导致资源与环境冲突日益加剧,尤其是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远远落后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目标。全国有2.2亿多农村人口没有饮用安全的水。传统生活方式还在广大农村地区延续,一些农民住的是洋楼,用的是土灶。农村面源污染突出,耕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化肥、农药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和城市土地的限制开发,各种开发项目向农村转移,城市工业污染包围农村的态势加剧。
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要途径
将于今年6月召开的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里约峰会两大主题为:一是发展绿色经济;二是机构机制框架。绿色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于消除贫困、调整经济结构等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和挑战。发展绿色经济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长期过程,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囿于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局限,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面临诸多实际困难。有效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制框架,是充分执行《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划》和应对各种新出现挑战的重要条件。可持续发展机制框架应有助于统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有助于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决策权,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等实际困难。
低碳经济转型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之一。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由之路。节能减排政策,促进太阳能、生物燃料、风电、水电等清洁能源的发展,都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手段。
政府主导实现经济社会低碳发展
政府主导是实现社会发展低碳模式的根本。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历程证明,政府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我国在提交联合国大会的《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中方立场文件》中对大会两大主题提出了明确意见。在“立场文件”中阐述了消除贫困和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的首要目标是消除贫困,贫困问题事关发展中国家人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发展中国家成功发展绿色经济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应该得到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国际社会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有利的外部环境,反对以发展绿色经济为由搞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或将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对外援助的条件。发达国家需要率先采取行动,改变不可持续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走绿色发展道路,为发展中国家作出表率和示范,同时积极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绿色经济,包括提供资金、转让技术、培养能力、扩大市场准入等。发展中国家应制定并实施符合本国国情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国际社会应帮助发展中国家开发教育课程和职业培训,减少和补偿发展中国家向绿色经济转型付出的社会代价。
当前,各地政府应充分发挥低碳经济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作者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对外经济合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