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打品种”如何唱好“主角”?
住建部负责人表示,“十二五”时期的保障性住房将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近一两年来,公租房供应量明显加大,但要使公租房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并成为保障房的主流,尚有许多工作要做。
记者采访感受到,不少住房困难群体对公租房期待很高,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看法:比如认为既然是保障房,公租房租金就应该主要由政府承担;公租房就是福利房等。
专家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制度设计,加大公租房推介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公租房“市场化运作”的管理能力。公租房要建立“市场接受度”,还要在租金价格的合理性、配套设施如何跟进、准入门槛如何贴近需求上下功夫。
按照要求,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按照略低于市场租金的原则合理确定”。上班族是公租房的重要供应对象,他们对地段、交通配套等有着更高的要求。但许多城市的公租房规划选址,往往在城乡接合部或者郊区,宜居性不足。
“保障性住房基础设施配套相对滞后,一些地方保障性安居项目规划布局困难,位置相对偏远,交通不便。”住建部副部长齐骥指出。
再有,面对申报门槛,一些地方提出“单位集体租赁套数不得少于10套”,但一些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员工人数无法“达标”,被拒之门外。
“作为住房的‘新品种’,公租房要被市场充分接受、占据一定份额,还需要一个过程。无论如何,要做好分配这道考题。”上海地产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荀旭东说。(记者叶锋 魏宗凯 熊金超 徐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