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作者:夏志琼
不推利率市场化则政府主导信用定价,造成了更严重的资源错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更多地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选择渐进的方式,可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国务院日前下发的《关于2012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央行行长周小川此前曾透露,利率市场化在“十二五”期间将有明显进展,他还撰文表示,目前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基本具备。理论和实践都证明,“金融抑制”对经济发展产生明显的负效应,尤其是实行利率管制的国家。为此,利率市场化已是大势所趋。
利率市场化基础条件基本具备
不推利率市场化则政府主导信用定价,造成了更严重的资源错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要更多地总结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验与教训,走符合我国国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
现阶段基本具备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基础条件。资本市场规模的扩大、债券市场的品类体系逐渐完善、理财和信托产品的大发展,表明市场化定价的金融资产领域不断扩大。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财务硬约束、经营稳健、风险管理能力等指标得到提高,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微观基础。金融机构初步建立了市场化的利率定价架构,银行存贷款定价的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央行利率调节体系逐步完善,基本实现存贷款利率上下限管理与引导市场利率走势并重的调控模式。央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的能力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对利率市场化的认可度提高,企业和居民对利率市场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利率的敏感度有所提高,使得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成为可能。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选渐进式
利率市场化改革应选择渐进的方式。我国金融制度现状决定了推进利率市场化必须要选择逐步放开利率的渐进方式,在加快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同时,适时推进利率市场化,切不可急功近利。采取渐进方式逐步推进,可按照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在贷款利率基本由市场决定的情况下,可允许存款利率向上浮动一定幅度。存款利率上浮可首先在具备了财务硬约束条件的金融机构中试点,逐步将加息预期转变为市场定价。未来两三年,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平稳放缓,尤其是投资增速的回落,信贷需求会相应减弱,同时货币政策也可以相应有所松动,流动性偏紧状况会逐步改善,银行存款来源紧张状况也将趋于缓解,作为关键步骤的存款利率市场化就可以有序渐次推进。
据世行的一项调查,在44个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中,近一半在此进程中发生了金融危机。总结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的特点,对于研究创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有效规避利率市场化的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当前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下,我国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有其必要性,也具有可行性。
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采取措施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能够开拓出更多的融资渠道和契机为利率市场化的风险释放增加出口,实现储蓄多元化配置的同时分散过于集中的利率风险。成熟的金融市场也是形成均衡的资金价格和市场基准利率的基础,是有效的利率传导机制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从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看,虽然近年来部分市场发展很快,但其规范程度还有待提高、市场深度还有待拓展,如发行制度问题、市场分割问题、金融产品创新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影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的有效构建和金融机构利率风险对冲能力的真正提高。为此,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
加强资本项目管制。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必须与资本项目开放配合进行,要保障改革成功,必须对资本项目进行严格控制。资本项目开放有利于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但同时也会导致国内资金供给过剩,产生泡沫,必然导致金融市场动荡。泰国在金融危机中遭受国际游资肆意冲击,就是因为其在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同时放开了资本项目。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和改革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资本项目严格管制既能使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又能使利率市场化后的经济健康运行。
完善金融监管与调控。利率由管制转变为自由化,这是急剧的市场变革。金融领域的风险具有集中性和广泛性的特点,如果失控将会带来连锁反应,对社会经济运行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为了保证这一转变的顺利进行,需要政府建立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通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可抑制银行的风险经营,熨平市场波动,平衡协调有关经济活动,从而弥补改革政策设计中的不足,缓和短期内带来的冲击,促进银行间有序竞争、提高银行清偿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同时,央行依然要通过间接方式做好宏观调控,保证自身政策意图有效影响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目前,存贷款基准利率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调控工具,如果取消存贷款基准利率,必须确立相应的市场基准利率,并形成中央银行对市场基准利率的调控模式,以有效发挥间接调控机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