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果冻和老酸奶这事儿必须细说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4日 14:3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法制晚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多家果冻企业陆续接到多个地方监管部门要求果冻产品全面下架待检查的通知。对于果冻“内幕说”事件,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表示,不能排除未来代表行业对微博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的可能。据《新京报》

  透露果冻和老酸奶有内幕,但是“不细说”,这显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这个问题涉及到诸多企业的饭碗,也关系到公众的健康,所以笔者倒是希望行业协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这件事。无论是哪一方,在法庭上总不能把“这事儿不能说太细”当做辩护词吧?如果不担心爆料者的手上有真凭实据,行业协会应该理直气壮打官司,从而挽回受损的名誉。

  让果冻“下架待检”可以说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不过笔者还有一个疑问,据《法制周报》报道,目前工业明胶的检测技术须填补空白——在卫生部发布的《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滥用的食品添加剂名单》中,工业明胶在列,检测方式是“无”。而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也说,工业明胶和食用明胶的差别是看不出来的,有可能存在产品检测合格,但不安全的情况。那么,如果真的没法检测出到底加没加工业明胶,果冻“下架待检”能等来怎样的结果?

  在卫生部网站,笔者下载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1—5批汇总),发现在表中列出的47种物质中,“检测方法”这一栏显示为“无”或空白的不仅仅有工业明胶,还有其他的十多种。

  可仔细想想,今天不让添加A,明天不法企业或许会弄出个B来代替,如果把B禁止了,并且找出了检测手段,会不会又冒出个C?这个世界上存在那么多种的化学物质,检测技术要穷尽所有的可能性是不太现实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检测技术空白”的情况恐怕是难以避免的,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从前几年开始,我国已经向一些需要重点监管的特殊药品生产企业派驻监督员,从生产源头加强对特殊药品的监管。现在看来,这样的措施有必要扩大。如果食品企业,尤其是大型的、知名的企业里都有驻厂监督员,监督员对原料、添加剂来源都一清二楚,我们就不会过分依赖于事后的检测技术。

  据报道,在美国给各大食品超市供货的食品厂和屠宰场都有FDA派出的常驻检查官。而且,为了防止常驻检查官与厂家相处太熟有私交,政府规定驻厂检查官必须每6个月换一次、不许接受礼品等,如发现有违规情况立即解职。

  类似办法不如率先在果冻业和奶企试点,这样既可以保护公众健康,也可以保护企业的名誉。

  本报评论员庞岚

热词:

  • 工业明胶
  • 食用明胶
  • 果冻产品
  • 检测技术
  • 检测方法
  • 酸奶
  • 特殊药品
  • 新京报
  • 法制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