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时评:放心药怎么变成了毒药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09:3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北京晨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破皮鞋的意外邂逅……

  据报道,由于涉嫌铬超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对13个药用空心胶囊产品暂停销售和使用。15日,央视质量报告曝光:用皮革厂鞣制过的下脚料制作工业明胶,再被制成药用胶囊,进入大小药厂。这种胶囊铬超标最高达90倍,而铬这种重金属是剧毒致癌物,极易对肝、肾等器官造成损伤。吉林海外、修正药业、青海格拉丹东、四川蜀中制药这些赫赫有名的药厂,竟然也使用工业明胶制作的胶囊。

  痛心

  毒胶囊抽了我们一个耳光

  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治病的药品却变成了毒药。“胶囊门”用如此沉重的现实,抽了我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作为普通大众,作为病患,我们真的没有这样奇思妙想的智商,以至于我们看了新闻之后,一时找不到那脆弱之心的安放位置。倘若我们对食品安全接连爆出隐患已经不足为怪,在吃东西的时候,我们尽量管好自己的嘴,不会再轻易去吃一些不放心的食物。但是,我们实在无法接受这样惨痛的现实,连药品都无法让我们放心,因为生病吃药是我们别无选择。

  我们习以为常对药品信任有加,至少对其期望值和信任度远高于食品。但是,层层审批,层层检验,事关患者健康与生命安危的药品,也爆出了隐患,而且这个隐患不是技术问题,不是药物反应问题,是一个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漏洞问题。感冒胶囊、消炎胶囊,这是我们经常服用的药剂,就是这种包装药剂的药用胶囊让药品成了名副其实的毒药。用工业明胶制作药用胶囊,有网友很恰当的比喻“用我们的烂鞋子给我们做胶囊”。我们吃惊不已的是,无论是生产商还是药企,在明知道应该去检验的情况下,却省略了这项最为重要的生产工序,直接导致有毒胶囊流向了医患。更痛心的是,一些国内知名药企,辜负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广告上说的什么“放心药、良心药”,现在成了名副其实的“坑爹药”。更让人耻笑的是,有药企负责人居然拿国家标准出台时差来说笑,这真让人嗤之以鼻,说什么国标之前未曾要求检验铬含量,这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了吗!明明知道有害,却不去检验,起码的良心都没有了,还谈什么放心药!

  程奎星

  评判

  更可怕的是“毒监管”

  “毒胶囊”虽然可怕,但终究是可以有效措施阻止的,我们也可以选择不用,真正可怕的是,监管身染“剧毒”而不可解。药用胶囊重金属铬超标对人体的危害不言而喻,除了对肝、肾等内脏器官和DNA造成损伤,还能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突变。因此,《中国药典》规定,生产药用胶囊所用的原料明胶至少应达到食用明胶标准……应该说,针对药用胶囊的生产和销售,我们有一套较为完备的硬性规定。然而,事实却是,明胶厂明知工业明胶会被胶囊厂买去加工药用胶囊,却仍然给钱就卖;胶囊厂明知使用的原料是工业明胶,为了降低成本,大量使用违禁原料加工药用胶囊;至于制药企业,更是缺少必要的把关。

  “毒胶囊”之所以能一路绿灯流进药厂,显然与明胶厂、胶囊厂、药企出于利益考量有关。但根本上,则是监管的严重缺位:一些胶囊厂连检测胶囊铬含量的设备都没有,究竟是如何获得生产许可的?一些胶囊厂在没有对重金属铬进行检测的情况下,就直接包装成箱,贴上合格证出厂了,监管部门为何没有对出厂的胶囊进行铬检测?其实,只要能够把住任何一个环节,就能使“毒胶囊”无处遁形。遗憾的是,媒体再一次跑在了监管的前面,“毒胶囊”泛滥成灾,甚至连知名药企也不能幸免,某种程度上折射了监管的不作为。小小的胶囊,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监管部门的公信力,无论是本着对民众负责还是修复公信力的态度,监管部门的手都必须尽快硬起来。

  禹海君

  追问

  还有多少工业明胶暗中产销

  本月以来食品领域最大的悬案无疑就是“明胶惊魂”。尽管“你昨天扔出去的破皮鞋,很可能在今天吃的老酸奶中与你邂逅”似有以讹传讹的嫌疑,甚至相关协会气势汹汹说或会起诉微博博主但明胶江湖的乱象,即便没有这条“好事”的微博搅和,也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即便没有央视调查的坐实,三个问题早就令公众如鲠在喉:一者,目前国内生产食用明胶的不法小厂家有100多家,取得生产许可证的只有20多家,那么,众多不法小厂家的食用明胶难道都“自觉分流”去了工业明胶的去处?二者,据有关人士介绍,2011年我国仅有的拥有生产许可证的大企业生产的合格明胶为5万吨左右,而这5万吨之中还有部分用作出口,这更形成了我国每年缺口1万吨合格食用明胶的尴尬局面,那么,这部分缺口谁来当了“替补”?三者,从价格上看,工业与食用明胶价格相差近三倍,而且更值得警惕的是,“少量添加难查出”,那么,在逐利冲动之下,除了小企业会打工业明胶的主意,大企业难道就不会为节约成本而“适量添加”?……种种疑问,在“胶囊秘密”的惊悚之中,揭开了意料之中的悲愤答案。

  一次媒体调查,想要穷尽明胶市场的真相,显然杯水车薪,公众的疑问在于:究竟还有多少食用明胶厂暗中生产销售工业明胶?全国的工业明胶还流向了哪些正规胶囊厂?胶囊厂用工业明胶加工的药用胶囊还卖到了哪些药企?问题的最后是,患者拿了多少救命钱为这些谋财害命的工业明胶胶囊埋单?振聋发聩地咒骂是没有的,义愤填膺地控诉是徒劳的,为生活计、为生命计,重整食品市场秩序、重建监管与评价体系、重塑制度体制敬畏、重拾底线价值文化,是关系到每个公民切身利益、乃至生死存亡的大命题。

  邓海建

  建议

  重典处罚涉案药企

  一些大型知名医药企业在产品质量和职业操守上的严重“失守”,这种拿消费者生命开玩笑的倒行逆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厉打击。打击假冒伪劣药品,世界各国都是下重典。美国制药巨头辉瑞公司曾因在营销过程中故意夸大药品适用范围,被消费者举报到药监部门,经过调查证据确凿,该企业被罚款高达23亿美元之巨。日本斯美药品公司被查出在产品中违规掺杂了一些低档次的添加剂,被药监部门查出之后,该企业所有生产销售的产品一律统统下架等待检查,所有的生产线一律停止生产,仅此企业每天损失高达上亿美元,并被处罚14亿美元,不久就破产倒闭了。

  与国外下重典惩治违法违规医药企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一些知名企业违法成本之低,让他们顾不得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监管部门明知工业明胶在食品、药品领域的使用如此广泛,却依然采取“睁一眼闭一只眼”,明里暗里保护这些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块头”,这种看似“后知后觉”的惯性造成了监管部门的职责形同虚设,对这些违法药企的处罚常常是板子高高举起却轻轻放下,根本无法让这些作假作恶的药企有切肤之痛。正是这种上下默契“配合”和心照不宣,使整个安全防线土崩瓦解。眼下,我们的司法部门在对这些借“毒”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将给予何种处罚?对不合格明胶产品生产者非法经营和销售行为将给予怎样的处罚?相关监管部门又将为自己的“失察”承担何种责任?公众将拭目以待。

  闻一言

  三言两语

  通过铬含量比对,修正药真是“良心药”啊,只有它超标超得最少!

  躺着中枪

  花那么贵的药费就买这些垃圾?

  九江

  央视不管,我们这辈子都不一定知道?

  吴硕丽

  该说什么呢?本来买药是治病的……

  包二世

  其实他们也没错啊,不是入药三分毒嘛,只是不小心比例没控制好而已。

  毕选旭

  一位主持人曾问过:为什么每次质量问题曝光,都是我们媒体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卧底调查?

  邱哲佳

  还是快想想对策吧,我妈告诉我她小时候吃苦药是放在水果里咽下去,现在可以把胶囊里的药倒出来吃了。

  江晓

  在食品药品中添加工业明胶等有毒添加剂,等同于间接杀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岂能以损害人民生命健康为代价?

  汪昌莲

  这些“毒胶囊”装的不是治病的药粉,而是各种各样的“铜臭粉”。

  殷建光  一些问题企业早已被经济利益冲昏了头脑,不仅丧失了诚信准则,更是失去了起码的良心,这也直接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等各类问题频繁上演。

  陈国琴

  想想真是可怕,现在的普通常用药品中胶囊类制品居多,头痛发热的感冒药,拉肚子常吃的氟哌酸以及各类抗菌素……

  朱永华

  我们不禁要痛心地问:“有毒胶囊”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是怎样从“地下”堂而皇之地走到了“地上”?

  李英锋

  我们以后生病了还敢服药吗?

  叶祝颐

热词:

  • 工业明胶
  • 食用明胶
  • 药用空心胶囊
  • 胶囊厂
  • 毒胶囊
  • 耳光
  • 剧毒
  • 医患
  • 毒药
  • 替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