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坚守绿色农业 城市白领回归乡间地头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7日 16: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记者 韩乔 刘伟)面对超市、菜市场琳琅满目的蔬菜,从小在农村长大、北师大生物系毕业的刘跃明难以相信能在这些地方买到安全、健康的蔬菜。

  爸妈至今务农,刘跃明深知从育苗到收获,一把看似水灵灵的青菜饱吸了多少杀虫剂和化学营养液。“一想到老家村里打药的场景,我就胃口大减。”

  一年多前,过完35岁生日的刘跃明决定放弃在北京一家杂志社的工作,回乡种地。

  就这样,她回到位于京郊顺义东尹家府村的父母家,并和3个熟悉农活的长辈在10亩见方的土地上创建了美田农场,种植不施化肥农药的蔬菜。她还为农场开设了博客和微博。一年来,农场的网上关注度不断增加,会员也发展到60多人。

  食品安全近年来在中国备受诟病。回归传统农业后,刘跃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传统方法改良土壤品质,并播种丰富的蔬菜品种:生菜、菠菜、油麦菜、西红柿、黄瓜等,常见菜的品种几乎一应俱全。

  “一方面,客户喜欢菜篮子丰富点;更重要的是,多些品种,即便某种菜遭受病虫害实在控制不了,(我们)损失也不会太大。”刘跃明介绍说。

  承诺不使用化学杀虫剂,刘跃明摸索出一系列应对虫害的秘诀,辣椒面、醋、草木灰成了她的“宝贝”。曾有一次,西红柿生了蚜虫,刘跃明便从厨房灶台取了一些草木灰,在水中浸一夜后喷在西红柿秧上,“使用一次蚜虫就不见了。”

  生态农场面临的最大挑战还不是病虫害,而是拔草。刘跃明说:“不用除草剂,土壤又肥沃,一到夏天,草就开始疯长。拔草是一天中最繁重而单调的工作。”从6月到8月,刘跃明还要再雇两个人,每天工作8个小时专门拔草。

  农场采取“先预定再种菜”的经营方式,菜篮子每周配送一次,每次大约十种蔬菜。刘跃明还鼓励会员自己种菜。农场提供种子、有机肥、生产工具,并和会员分享种植经验。“会员在农场种菜的同时也监督了我们的工作。”刘跃明说。

  农场会员大多是和刘跃明一样对健康和安全“非常在意”的人,34岁的尤鹏就是其中之一。尤鹏还是“社区支持农业”新型农业模式的体验者。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农民坚持传统种植方式,市民在城郊寻找自己信任的农民订菜,提前支付报酬让农民放心耕种。

  据去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第三届全国社区支持农业经验交流会的数据显示,会员规模在200人以上的此类农场,全国已经超过150家,此外还有很多像美田一样刚刚起步的小农场。

  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污染的危害不容小觑。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认为,“社区支持农业”模式有利于生态农业观念的传播,“随着中国中产阶层扩大,环境和健康意识提高,中国的生态农业也将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热词:

  • 刘跃明
  • 地头
  • 农业污染
  • 绿色农业
  • 回归传统
  • 种菜
  • 乡间
  • 社区支持农业
  • 草木灰
  • 美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