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北京4月17日电(记者刘阳)中国电影家协会《2012中国电影艺术报告》今天发布。报告认为,2011年电影创作领域在其内部和深层,出现了新旧交替,一场以大众审美取向为表征的电影格局的新变动正在酝酿之中。
报告指出,2011年,电影创作格局开始向均衡、合理的方向发展。大片、中小成本电影的创作格局由失衡的“哑铃型”渐渐趋向合理的“纺锤型”,创作观念也呈现出由单一的产业取向向艺术与产业和谐共生转型的新趋势。尽管大片口碑不佳,但其在技术手段上的突破仍然值得肯定,中小成本电影的壮大让中国电影充满生机。
报告认为,整体而言,2011年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准和专业化程度得到明显提高。投资方、制作人已趋于理性和成熟。非专业的操盘现象在减少,对质量的要求明显提高,这预示着电影创作正在步入精耕细作的时代。
报告还指出,电影人才断档状况在2011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海外人才的深度加盟和中外合作制片模式,使中国电影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
在肯定2011年中国电影成就的同时,报告也指出,在繁荣发展的电影产业背后,“文化”仍是电影创作领域的短板。当前,改编多、原创少,古装多、现代少,都市多、农村少等题材结构失重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不重品质、短平快的“粉丝电影”渐成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