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新华网贵阳4月18日电(记者王橙澄)中国网民“ljq7100”近日在“天涯社区”的网帖中说,去年“郭美美事件”后,自己便不再向慈善机构捐款,“现在找到了‘微基金’,又有献爱心的地方了,以后每月支持一下”。
今年4月,由官方与民间联手成立的中国慈善组织“微基金”,通过新研发的网络监督平台,开始发布账目精确到“每分钱”的慈善账本,捐助人可以免费查到每一分善款的流入和支出。许多民众认为,此举让深陷“信任危机”的中国慈善,迈出了“公开透明”的一步。
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民间蕴藏着巨大的慈善力量。但2011年,赖捐、乱捐、索捐等事件的发生,让中国慈善遭遇“危机之年”。
捐助信息不透明、资金使用不公开、社会监督渠道狭窄以及体制内监管乏力,使得中国民众对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效率都心存疑虑,信任度大幅下滑。民政部201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
“慈善组织接受了多少捐款?捐的钱用到哪里去了?这些情况在接受捐赠后多久能公布?机构工作成本和行政开支是多少?”民众的一连串疑问,“拷问”着中国所有的慈善机构。
近日,贵州省慈善机构“微基金”对“全透明慈善”进行了积极尝试。在其“一周岁”年会上,主动发布了2011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及项目运营状况,同时推出“全景式”网络监督平台,通过该网站,捐助人能清晰地了解“善款怎么来、怎么花、效果怎样”。
在域名为“wjj.imore.net”的网站上,捐赠收入、拨款预算、捐赠支出等情况一目了然。网友还可在微博评论区随时发布评论、参与讨论。
“披露平台”上线后,许多捐助人纷纷上网一探究竟。据统计,平台上线后100小时内,网民便通过淘宝店铺、支付宝、一分钟V捐等方式共捐款34985.93元,绝大多数捐款在1元到100元之间。“很欣慰,真的能在‘微基金’查询到我的捐赠记录。”网友“椰城的人”说。
“微基金”执行主席梁树新表示:“公益组织有义务对每一点爱心负责,不是应该公示,是必须公示。”
“微基金”成立于2011年4月,由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天涯社区联合发起,开创了中国“公募基金”加“草根公益”的新模式,同时利用社区网站、微博等互联网平台策划公益活动,致力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贵州农村基础教育资源的优化和提升。
“慈善组织的力量来源于公众的信任,而信任建立在透明基础之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振耀认为,“微基金”开创了“新媒体公益运作模式”,为中国公益慈善提供了一种新“样本”。
梁树新告诉记者,“披露平台”刚刚上线,很多地方有待优化,如捐赠收据实时查询、支出数据系统化、定向捐助款项的流向追踪等。“我们会坚持以社交媒体运作、用IT技术提升公信力。”
下一步,“微基金”还将采用移动互联技术,为公益项目实施方配发统一的智能手机,通过手机拍照、上网、记录,将当天的信息上传,即时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