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向“海淘族”加税不是好主意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10:2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深圳商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4月15日,海关总署2012年第15号公告正式开始实施,部分进境物品的完税价格和税率被调整,其中高端滋补品、化妆品完税价格出现大幅上升,同时,从海外代购商品也将面临严格征税,所有境外快递企业使用EMS清关也就是通关派送的包裹,不得按照进境邮递物品办理通关手续,只能使用贸易货物通关,包裹要被检查,然后补纳税款。

  海关新规最直接影响到的,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海淘”业务。所谓“海淘”,既直接在海外(境外)网站购物,然后邮递回国的购物过程。随着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以及内地购物环境的恶化,中国境内的海淘一族急速壮大,据说,最近一段时间单上海口岸每天通过邮递进入中国的进口奶粉就达20吨。海关新规实施后,不但“海淘”消费受到打击,从事“海淘”业务的货运公司也大受影响,纷纷上调价格。

  海关新规的实施对大多数“海淘族”来说,意味着购物支出的增长,因为要缴纳更多的运费和税金。但相关方面却不承认新规的实施是为了增加税收。有媒体则解释说,海关的用意在于促使消费者多购买内地商品,不希望庞大的购买力流失在境外。

  如果打击“海淘”能够扩大内需,当然算一个不错的结果。但问题是,中国海淘业务的需求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刚需”,即便购物成本有所提高,也只能是给海关多交税金,而泼不灭“海淘族”的购物热情。

  中国消费者热衷“海淘”,其实无非三个原因:一是同样的商品,中国贵而境外贱,比如高档化妆品、奢侈品等。二是同一类产品,在国内买的质量差,安全无法令人放心,比如奶粉。三是很多商品在国内没有销售,或是只有非法的水货,比如新一代ipad。以此分析,海关新规所导致的成本增长对二三类情况几乎就没有影响,像奶粉这类“刚需”,只要消费者对国内产品的信心没有恢复,就很难改变选择。而第一类情况中,对那些内外价格差距很大的商品,也没多大影响,因为加上关税也比国内便宜。

  只要于法有据,有关部门面向新兴的“海淘”业务进行税收挖潜当然属于题内应有之义,但尽管如此,仍有两点不得不提:其一,政府在挖潜征税之时,勿忘民间疾苦与民之所忧所虑,老百姓热衷于“海淘”其实有很多无奈因素,试想,如果我们自己的产品也和境外商品一样便宜,一样令人放心,谁还会绕远跑到海外去淘宝?

  其二,从最近公布的一季度财政收支数据看,全国财政收入增速只有14.7%,较去年同期有近20%的回落,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同比增速都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财税部门完成今年税收任务压力巨大,很多部门出台新措施,试图从经济形势较好时法定应征实际未征的“弹性征管空间”中挖掘出更多的潜力,海关此次出台的新规当属此例。有的地方甚至把住房基金、社保基金、融资平台资本金都抽过来“充数字”以完成任务,更有甚者还计算出预缴税款,将未来的营业所得税提前缴纳……但事实上,通过增税和挖潜未必就能真正解决问题,因为政府税入的多少,归根结底还是由经济大势决定的。按拉弗曲线理论,税率越高,政府的税收就越多,但税率提高到一定限度时,企业的经营成本提高,群众的收入减少负担增加,反而导致税收总数减少。所谓猪肉出在猪身上,要先把猪养肥了,得到的猪肉才更多啊。(信海光)

热词:

  • 拉弗曲线
  • 刚需
  • 完税价格
  • 增速
  • 全国财政收入
  • 淘宝
  • 住房基金
  • 通关手续
  • 新规
  • 货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