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目前,各地信用社资金充裕,可以说农民贷款“不差钱”,但仍有部分农户抱怨贷款难。笔者认为,这部分人难就难在自己的信用丢失上。
长期以来,在农村有少数农民,由于法制观念淡薄,做人“诚实守信”的道德底线被扭曲,在贷款中出现了三大恶习。一是“骗”。有的隐瞒真相,编造个人信息资料,向信用社提供虚假情况或采用冒名顶替等手段,骗取贷款;二是“坑”。有的口是心非,办贷时诺言多多,拿到贷款后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当信贷人员找到他们时,便以外出打工或经商百般推诿。三是“赖”。有的贷款发展项目投资失败,不从自身找原因想法去补救,反而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架势,使收贷陷入困境。
上述这部分人的不良行为,不仅毁了自己的名声,更是丢了自己的信誉。试想,在经济交往频繁的今天,谁还敢与一个不讲信用的人打交道。信用社是老百姓自己的银行,发放的每一笔贷款都是来自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存款,保护好老百姓的血汗钱,是信用社的权利和责任,对信用差的贷户从严把关或给予拒贷,是理所当然的,无可非议。
要解决贷款难,这部分人应当从自身找原因。认真反思一下这些年来的为人处事,听听自己在社会上有什么样的口碑,回顾一下自己在信贷上有多少不良记录。只有认清自己,才能自我解套,走出信用危机的困境。
建立和谐社会需要诚实守信,现代人际关系更离不开诚实守信。信用是金,有了它,能让人立足于不败之地;丢了它,能使你寸步难行。愿那些丢了信用的人,能痛定思痛,下决心在思想道德和信用修炼上着实下一番苦功,立志做个诚实守信的人,只要有了信用,才能解决自身的贷款难。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原县农村信用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