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本报讯 近年来“大红袍”茶产业迅猛发展,价格不断攀升,有业界人士担忧“大红袍”遭爆炒后可能成下一个普洱茶。昨天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武夷学院、福建农林大学茶业科技与经济研究所等共同发布的《海峡茶产业发展报告(2011)》指出,不能将“大红袍”的火热局面简单归结于“游资炒作”,但也不能任炒作泛滥,否则将危及整个大红袍产业的长远发展。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大红袍”茶叶价格不断上扬,万元售价屡见不鲜,在北京、厦门等城市,“大红袍”甚至已攀上每500克10万元的天价。昨天,我省茶业专家分析,目前“大红袍”市场确有游资过度炒作的成分,因为种植面积有限,去年武夷山又遭遇冰冻雨雪灾害天气,使其成为了大量热钱的“猎物”。
专家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过高的售价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其作为饮品的物质价值。专家认为,奢侈化的消费风气和营销方式是“大红袍”价格泡沫的重要推手,比如有些虚华的包装成本就占到整体成本的70%,很显然是喧宾夺主,这也导致大量“山寨大红袍”涌入市场。
但报告指出,“大红袍”市场的火红发展和价格上涨,不能简单归结于“游资炒作”,是发生在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消费逐渐多样化的大背景之下,是“大红袍”茶叶的非凡品质、独特功效、厚重文化、精湛工艺被人们逐步认知并推崇的必然结果,价格上涨也是必然。
同时“大红袍”茶业生产成本逐年提高,例如做茶师傅以往每做一季茶的工资是2000元~3000元,2011年则涨至1万多元。而且,交易成本也逐年提高,据调查,2011年武夷山核心景区范围内的大红袍茶青平均每公斤收购价格达80元~120元,同比上涨30%~40%,精制茶生产成本同比上涨28%~37%,每公斤达680元~1000元。这些都是推涨“大红袍”价格的重要原因。
该报告主编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闽榕认为,目前“大红袍”茶产业处于十字路口:一方面,目前“大红袍”面临的问题不可小视;另一方面,又不可否定“大红袍”茶产业的发展潜力。他认为,“大红袍”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打击投机炒作,维护产业健康;整顿市场秩序,保护“大红袍”金字招牌;发展文化创意,延伸产业链条;推广有机茶园,提升物质价值;另外还要降低经营成本,加强品牌管理和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