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日前,交强险对外资开放已经正式实施,市民可以到外资保险公司办理相关保险。但记者采访的多家4S店均表示,尚未与外资险企合作。专家认为,外资险企的介入,将对原先在车险中存在的保费制定、赔率计算、理赔周期等问题给出更好的“示范性”,但近期来讲,内、外资险企车险所占有的格局或难改变。
4月30日,《国务院关于修改〈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的决定》将交强险条例中原有的“中资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修改为“保险公司经保监会批准,可以从事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业务。”这一改动,标志着我国正式向外资保险公司开放交强险市场。
据了解,交强险是首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施的强制保险,且在我国正式实施已接近6年时间。在条例修改之前,外资险企一直被“挡”在交强险的门外,只能主营车险中的商业险部分。但多数市民由于怕“麻烦”,而将交强险和商业险在同一家险企购买。外资险企因此丧失了不少商业车险的份额。
其实,外资保险公司从事车险时间更长,其系统信息处理等程序相对更为完善、便捷。车险市场对外资的全面开发,有利于促进国内险企车险业务提升服务水平。
承保方面,外资险企有一定技术上的优势,风险评级更为细化,保费等级也呈现出多元化。南开大学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玮表示,无论在交强险还是商业车险上,外资险企对车主、车辆的评估做得更为细化。会按照不同风险等级分类,以此区分出真正的风险。而国内险企目前的分类更为宽泛,如仅按私家车、运营车等分类,而未将车龄、所在地域等因素考虑在内。车险费用上,外资险企的车险保费被分出了等级。那些风险状况不好的车主可能需要缴纳较高的费用;相反,风险状况良好的车主的保费较低。
理赔方面,外资险企理赔程序成熟,国内险企也在不断推出提升服务,车险市场整体理赔周期或将缩短。刘玮介绍,相对而言,国内险企遇到骗险的情况较多。国内险企在车险理赔操作程序、人员安排、系统操作等方面都不太规范。理赔处理起来时间长、程序繁琐,因此普遍存在理赔周期长的问题。外资险企的车险操作系统、信息化处理系统、人员管理系统,相对更为到位、先进,进入索赔环节就如同进入了“快速通道”。但国内险企也在对此不断探索。据了解,平安车险就在近期主推了“快易免”业务中的“先赔付,再修车”,以优化理赔周期。
交强险对外资市场的开放,难现“一石激起千层浪”。内资、外资险企在车险上的规模,近期也不会发生大幅改变。刘教授表示,国内险企经营车险的时间短,仍算刚刚起步。相对于外资险企,在人员、技术、投入上都没法比。但外资险企的进入,主要还是体现在可以促进我国车险服务更加合理,这具有积极的意义。后期,外资险企是否能真正占领市场还很难说。国内险企车险业务在汽车4S店内的占有率较高,外资险企车险业务何时能够达到规模还不好说。“外资险企只是慢慢地渗入市场。现在看,近一年,不会对国内车险业务造成过大冲击,规模上不会变化太大。”刘教授说。
见习记者 林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