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中国网络电视台 > 经济台 > 资讯 >

春拍市场屡现亿元估价 是强心丸还是兴奋剂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09:4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 手机看视频


评分
意见反馈 意见反馈 顶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2年内地艺术品春拍大幕尚未拉开,市场已硝烟四起。各大拍卖公司一面抱怨拍品征集难,另外一面则接二连三放出重磅炸弹,继匡时推出“过云楼”藏宋版古籍《锦绣万花鼓》,给出了1.8亿的底价以及5000万元保证金后,保利推出了李可染《万山红遍》,高达2.8亿元的估价让它成为中国拍卖史上估价最高的艺术品。与此同时,嘉德也推出了估价8000万元至1.5亿元的李可染《韶山》,以及近亿元的恽寿平《载鹤图及致王翚信札》手卷。

  高估价成眼球效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拍卖行往往喜欢使用“估价待询”来为精品增添神秘感。自从2010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为石涛《杜甫诗意册》给出了1.2亿元的估价后,不少拍卖行开始关注到其巨大的“眼球效应”。2011年西泠印社拍卖会上,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估价8000万至1.2亿元。2012年的春拍尚未开始,就已经出现了三到四件估价超过亿元的拍品,这种现象值得关注。

  从拍卖市场上来看,究竟对于珍品采取哪种估价无疑是一门艺术。在整个拍卖的过程中,估价无疑是第一个环节,估价要有吸引力,必须摸透买家心理,既要能凝聚买气,又要在紧缩的条件下争取未来长期的成长空间。对于拍卖公司而言,估价的高与低涉及竞争态势上的攻与守、拍卖业务的生与熟,无疑是一种微妙的平衡。

  纵观亿元估价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更是拍卖行希望通过吸引公众眼球,进而吸引潜在的买家。对于拍卖行来说,希望这些亿元估价的拍品,能够成为市场的一颗强心丸,但到最后往往却成了不甚健康的兴奋剂,就像的确赚得眼球效应的石涛《杜甫诗意册》,过高的估价成为它流拍的重要原因之一。

  标准比热点更重要

  虽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已经进入了“亿元时代”,但是亿元成交的拍品还是占到非常小的份额。对于藏家来说,亿元估价的拍品还是要理性看待,比如此次李可染《万山红遍》估出了2.8亿元的天价之后,许多人就开始关注李可染的作品,认为只要有了《万山红遍》作为领头羊,就能带动整个“板块”上涨。但这种观点无疑是不可取的,艺术品毕竟不是股票,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自己的特性。兴奋剂固然能够使得市场兴奋,但只是一时,而其有可能带来的负作用也不可小觑。对于藏家来说,千万不要被亿元估价的拍品冲昏了头脑,坚持自己认准的方向,比追逐所谓的“热点”更为重要。

  ◎杨羽(艺术品投资顾问)

热词:

  • 拍品
  • 强心丸
  • 李可染
  • 兴奋剂
  • 拍卖行
  • 万山红遍
  •